陈军
摘 要: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主要场地,随着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逐渐得到追捧后,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试图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自主学习”“合理导入”“明晰重点难点”三个方向切入,旨在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准确、高效,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虽然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始着手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或手段,但教师没有在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和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显著改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法:
一、丰富预习手段,引导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口头要求学生课下进行预习,但教师似乎并不重视学生的预习结果,课上以一句“大家课下预习了吗?今天我们来讲×××”便开始新课的讲授。久而久之,即使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逐渐受到教师的忽视也会放弃预习,导致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存在较大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新兴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预习,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上要求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问,由教师给予解答或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已经学过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教师可以从长方形入手,设计并录制一个供学生课前预习的视频。视频主要内容:教师手中拿着长方形的相框,拉住两条边往相对的方向拉,长方形的直角逐渐变化,相框形状逐渐变为平行四边形。并借此要求学生亲自操作相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随后,要求学生测量每条边并测量每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性。同时,教师用手不断拉相框,平行四边形内部的角度不断变化,证明平行四边形不稳固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动手。最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课上,教师手拿相框进入课堂,学生对于相框的使用非常熟悉,纷纷领会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另外,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有学生表示自己对于平行四边形不如长方形稳固的特点不太明白,教师可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因为同龄人的理解和解释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受到感染后会在课下积极地进行预习,争取成为课上为同学排忧解难的人,促进学生的共同進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合理利用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的好坏是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只有在开始授课的前几分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才能在教师后续的授课中获得知识的累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较为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的导入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水平合理选择,只要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即可。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先将其中的小数换成整数。教师:“今年的水费是356元,电费是227元,那么今年的水费和电费一共花费多少钱?要求以列式的方式计算。”因为学生对于整数的加减法已经“手到擒来”,所以这个问题既难不倒学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迫不及待地要求教师再提出几个问题。教师以问题“小明的身高是1.46米,萌萌的身高是1.23米,他们两个加起来有多高?”从学生熟悉的身高入手更易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虽然简单,但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明晰重点难点,方便学生掌握
由于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知识更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数学教师恨不得将自己了解的所有知识或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重点,只是一直在接受教师传授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备课,在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学习时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而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例如,“相交与垂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相交与垂直的定义,掌握垂线的画法及步骤,理解互相垂直的定义。由于这个知识点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较多,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教师可将教学分为几个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围绕一个重点或难点展开,帮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的理解,以免学生感觉太难而放弃学习。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入了解教材背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授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香.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从“数的认识”教学谈起[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35,237.
[2] 樊朝霞.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