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芝
2015年,在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教师、家长、高年级学生意见和领导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小学确立了“体验教育”特色办学方向,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课程,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引导师生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2017年,基于教育部于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我校开始着力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体验教育”的一个支撑点,逐渐摸索并形成以下课程体系。
整合多方资源,着力进行课程开发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只有充分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让师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我们的课改才有实际意义。
依托社会大课堂平台,开发博物馆课程 我校于2017年起开始依托社会大课堂平台开发博物馆课程,构筑了“一馆三课”(即行前课、行中课和行后课)的课程结构,带领学生走进各大博物馆参观学习,至今已分年级走进了国博、自然博物馆、周口店人类遗址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军博、天文馆。今年,我们开始挖掘区内资源,陆续走进木作博物馆、瓷画馆、唐人坊等博物馆。孩子们在博物馆这一“大课堂”里实践、探究,开阔视野,丰富体验。
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环境体验课程??学校致力于打造彰显体验教育理念的环境文化,开发了“光伏发电”“电子借书机”“噪音监控仪等环境”体验课程,引领师生感悟科学道理,培养环保意识,提升道德水平。
抓住节日教育契机,开发主题活动课程 我校以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地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主题教育的目标。
整合课外活动资源,开发社团实践课程 我校开发了社团实践课程,分年级成立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类别的社团。各社团聘请固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有关人士担任辅导员,每周按时开展活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社团实践课程使孩子们的文化学习与特长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借助社会资源,开发社会服务课程??我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教室,参与“等灯”、植树、捡拾烟头等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到敬老院和孤儿院帮助弱势群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
挖掘家长资源,开发家长讲堂课程??很多学生家长在各个行业都有所建树,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家长讲堂课程,至今已呈现了“书是怎样来的”“走进国饮走进茶”“国学礼仪”等40余节课,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得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融合多学科力量,开发学科实践课程我校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对10%学科实践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开展了以“四季”为主题的学科实践综合活动。此外,学校正在筹划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实践活动,不断使实践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并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立足师生发展,稳步推进课程实施
校园“五节”课程 为了给师生搭建实践和展示的平台,我校认真实施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戏剧节、体育节校园“五节”课程。每项课程均根据师生需求设计相关活动,如读书节中的书签制作、阅读分享、手抄报展评等。
才艺展示课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我校构建了学生才艺展示实践课程,包括“星光闪亮”大舞台、学生个人书画展、精彩三分钟、学校公众号个人栏目等,孩子们争相报名。这让我们很是欣慰,能为孩子们的发展真正做点儿什么,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本真之所在。至今为止,此课程已引领千余人次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诸多位校园小明星也由此诞生。
追求评价实效,探索课程评价方式
为了将“敏行勤思,全面发展”的校训落到实处,根据学校体验型课程体系的培养总目标,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行思星级少年”的评价体系,分年级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评价标准,通过师评、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此外,我们还有两项正在研发中的实践课程:一是数学实验室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二是心理体验课程,通过专家引领研发学校的心理體验课程,主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情绪调节、自我意识、沟通交往与合作、适应新环境与生涯发展五个方面分年级实施,来促进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发展。
总之,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善和构建工作,去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的培养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