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战略、媒体监督与企业竞争优势

2019-09-10 12:59邹颖何晓洁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

邹颖 何晓洁

【摘要】选取我国2012 ~ 2017年A股13个高碳行业的19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察碳战略、媒体监督和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碳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正相关关系;媒体监督与正面报道对高碳企业碳战略行为起着促进作用,相反,媒体的负面报道会让本就“相形见绌”的高碳企业“雪上加霜”,从而放弃实施碳战略;媒体监督对于企业碳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起着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与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监督企业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碳战略;媒体监督;企业竞争优势;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19)24-0140-11

【基金项目】广州市水务科技基金项目“广州市现行排水管理模式下水体污染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SKXH-2018-5);中南大学研究生调查研究项目“湖南省‘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布局与优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dcyj030)

一、引言

为抑制气温上升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决定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视为一项国际性议题和政策导向。在传统适应性背景下,“企业适应”主张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战略选择观点,认为企业会根据外界环境而制定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个主导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即外界环境将对公司声誉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适应外界变化的企业自然能生存下来[1]。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Winn、Kirchgeorg[2]认为气候变化将带来大规模物理影响,会对企业的建立、生产过程以及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Linnenluecke等[3]同样认为企业应该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其战略之中。CO2作为温室气体之中最重要的气体,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面对我国在世界气候变化格局中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及国内节能减碳呼声愈来愈高的社会现状,企业将碳战略作为其价值使命已然成为其获得竞争地位的重要途径。追溯企业碳战略研究的起源,可以将碳战略纳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之内,学者们认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ECSR)的行为对其声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将环境责任纳入战略之中进行考虑[4]。在碳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市场绿色需求激增的情况下,生产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低碳产品,使潜力殆尽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逐利润,研究表明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声誉影响以及行政干预的作用,督促企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目前,我国学者对碳战略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对于媒体监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鲜有文献提及。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①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与竞争优势不断弱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碳战略推动其长久发展?②媒体监督是否可以促进企业碳战略的实施?③媒体监督在企业实施碳战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碳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

自然资源基础理论(NRBV)为企业制定碳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自然资源基础理论提出将企业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强调二者可以融合发展,是将企业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竞争优势理论。自然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5]。

竞争优势的形成离不开企业对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面对外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González等[6]指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善于运用强有力的领导力、员工意识和组织学习能力等内部资源应对气候变化,这种重要内部驱动因素是企业获得优势的内部途径。Yunus等[7]指出,企业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分配给高层管理人员,并建立基于绩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公司碳减排措施的投资创造动力和资源,并获得竞争优势。

虽然有学者提出,企业实施碳战略会提高企业最初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减少碳排放带来改善公司财务绩效等积极的影响[8]。Gallego-álvarez等[9]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点,提出企业实施碳战略可以通过整合投入的自然资源提高其竞争优势;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指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实施碳战略可以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在长期内实现经济效益。Sariannidis等[10]指出,企业开发低碳方面的产品,并将其作为独特的销售主张,可以作为区分与竞争对手的形式吸引以具有环保意识的客户,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战略可以提高组织合法性,获得投资者的积极回应。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碳企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战略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媒体监督对企业碳战略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有关企业行为的消息传播速度增加且影响范围扩大,媒体的外部治理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Dyck等[11]认为媒体兼具信息传播和监督治理的作用,其曝光内容对于公司的声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利于抑制企业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王翊、许晓卉[12]对媒体报道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或者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地区,负面报道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

管理学将企业在面对社会舆论监督时会做出的反应分为反应型、防守型、适应型和预防型四种。反应型指的是企业在其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而受到谴责时才采取措施,这样的企业难以存续;而预防型指的是企业提前预测社会要求,这样做需要耗费高额的成本且过于理想化。故市场上存在的企业大部分属于采取行动、避开指责的防守型以及与政府和社会舆论保持一致的适应型。如果媒体对企业的碳战略行为高度关注,则这些属于防守型和适应型的企业会增加碳战略制定和实施效率,以应对舆论危机。但正面媒体报道和负面媒体报道对企业碳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产生的效用不同,正面報道发挥了一定的宣传和广告效应,企业为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爱惜自己的“羽毛”,从而加强碳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适应行为)。与正面报道相比,负面报道对高碳企业具有更强的警示作用,因此,企业施行碳战略的动机更为强烈(防守行为)。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媒体监督对高碳企业实施碳战略具有积极作用,媒体对企业的关注程度越高,企业碳战略质量越高。

H2b:与正面报道相比,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碳企业制定和实施碳战略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

(三)媒体监督对企业碳战略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媒体监督对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直接影响[13,14],加之高碳企业实施碳战略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增强,因此媒体监督对二者的作用应该是正向促进或者负向削弱效应。具体分析,在媒体监督能够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直接促进作用的前提下,若H1与H2得到证实,则媒体监督可能通过激发企业制定碳战略的动机,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但也有研究表明,当媒体监督主要以负面报道为主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削弱竞争优势[13]。尤其对于高碳企业来说,媒体往往更偏爱曝光其负面信息,以获得更多关注。此时,迫于外界压力,这些企业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单方面付出大量非战略性成本(如排污费和公关费用),由此导致企业竞争优势降低。因此,在媒体监督会降低企业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若由于媒体曝光企业负面消息造成企业竞争优势直接降低的幅度小于媒体监督通过提升企业碳战略质量获得社会认可使竞争优势增加的幅度,则媒体监督仍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反之,媒体监督就可能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此时,表现为媒体监督会削弱碳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基于现有文献,媒体监督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的证据并不充分,参考大多数文献对媒体监督正面作用的评价,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媒体监督可以强化高碳企业碳战略实施对其竞争优势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为保证研究对象是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对象,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并结合刘传江、赵晓梦[15]的处理方式,选取2012 ~ 2017年A股12个高碳行业(电力、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质产品,煤炭开采,石油、化工、造纸、有色金属、燃气、非金属矿采选、纺织、农副食品)及汽车制造行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ST公司和无法获取的公司数据后,获得共198个样本、1188个观测值。所有变量的数据来源如下:①财务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及巨潮网。②碳战略数据主要来自企业2012~2017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环境报告。③媒体监督数据来自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此外,本文的数据处理主要借助Sta? ta 12.0软件。

(二)变量测度

1.企业竞争优势。根据周建、方刚等[16]衡量竞争优势的方式,以行业平均值作为参考值,以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计算出各个行业的均值作为行业平均绩效水平,再以样本企业与本行业平均绩效水平的差值来衡量样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碳战略。本文参考Damert、Paul[17]的研究构建碳战略(CS)指标体系。运用NVivo11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相关的企业活动来评估碳治理、减碳和碳竞争力的实施水平,每一类又区分若干特定项目,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碳治理、减碳和碳竞争力三个一级指标值域不一致,为避免在赋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观性,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三个一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本文最终所得的碳战略指数的值域为[0,5]。

3.媒体监督。借鉴李百兴、王博[18]的方法,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为本文数据的主要来源。以全文和标题检索的方式,筛选出与企业碳战略相关的媒体报道,并根据媒体报道内容区分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其中,正面报道内容包括:购买低碳设备、节能减排、耗煤、收到政府环保补贴、开发低碳产品、投资低碳项目等;负面报道包括:受到政府环境处罚或批评、环境影响被居民投诉、环保不达标等。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安排两人同时进行搜集并且将结果进行比对。当两位评判人出现意见分歧时,临时组成三人以上的小组进行讨论以确定该篇报道是否属于企业碳战略报道,如果是,再判断该篇报道属于正面报道或是负面报道。

4.控制变量。在假设检验模型中,参考以往文献的模型设计增加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三)模型设定

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用于检验H1、H2与H3。为考察碳战略(CS)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竞争优势(CA)影响的时滞性,同时降低竞争优势与碳战略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产生的内生性,在模型(1)和模型(3)中加入了滞后1期因素。另外,考虑到媒体监督对碳战略的影响不一定对报道做出即时反应,因此在检验H2时,同时考察当期和滞后1期媒体监督(Media)数据对碳战略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滞后1期的回归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对企业碳战略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加强碳战略实现,综合考虑将虚拟变量媒体监督强度(Med)比碳战略提前1期,即当碳战略指向当期时,媒体监督强度指向t-1期,以保证模型(3)交乘项设置的一致性。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竞争优势(CA)的标准差为6.198,大于1,表明样本企业之间竞争优势的差距比较大。碳战略(CS)中位数大于均值,表明大多数企业的碳战略低于所有样本平均水平。媒体監督(Media)函数分布偏左且标准差较大,表明媒体对于各企业关注程度不一且大部分企业低于平均数。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利用Pearson研究方法对各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见表4。综合看表4,发现各项变量的相关性系数均未超过0.6,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碳战略(CS)与企业竞争优势(CA)相关性系数为0.098,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H1,即采取碳战略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媒体监督(Media)与碳战略(CS)相关性系数为0.23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H2,即媒体监督促进了企业实施碳战略。控制变量结果表明,企业规模(Size)、产品市场竞争(Compet)、企业销售规模(Lnsales)、成长性(Growth)、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均与企业竞争优势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正相关,财务杠杆(Lev)、两职分离(Dua)、董事会规模(Numbers)则与企业竞争优势(CA)显著负相关。

(三)回归分析

1.碳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使用模型(1)检验碳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本研究在控制了年份、行业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对所有模型进行White异方差修正(下同)。表5为模型(1)修正后的检验结果。

表5中2列数值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样本企业当期实施碳战略对当期以及滞后1期竞争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碳战略(CS)回归系数为0.2995,碳战略(CS)与企业竞争优势(CA)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碳战略指数越大,企业对于绿色减碳越重视,越能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H1成立。当期企业碳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当期和滞后1期的竞争优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初步证实,高碳企业实施碳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确实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不仅对短期竞争优势存在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企业的中长期竞争优势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2.媒体监督对企业碳战略的影响。在媒体监督(Meida)与企业碳战略(CS)的回归分析中,考虑到媒体监督对企业采取碳战略的行为可能具有滞后作用,且为避免媒体监督与当期碳战略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内生性,本研究在检验模型(2)时,考虑媒体监督变量当期和滞后1期的结果。回归结果见表6。

表6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当期媒体监督变量Mediat与滞后1期的媒体监督变量Mediat-1均与碳战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Media当期显著性水平高于滞后一期。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企业为维持自身的良好社会责任形象,或是出于逃避社会的负面指责,在得到媒体监督关注时会迅速制定碳战略,由此H2a得到印证。然而,高碳企业制定碳战略到底是出于哪种目的还不得而知。为此,本研究继续分正面和负面两个样本讨论,以研究不同性质媒体监督下企业的差异化反应。为缓解媒体监督的时间滞后性,采用滞后1期的媒体正面报道变量Media1和负面报道变量Media2。回归结果见表7。

表7显示,媒体正面报道与高碳企业碳战略相关系数为0.0020,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面报道与高碳企业碳战略相关系数为-0.0065,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负面报道的作用强于正面报道,但作用效果却不同,与H2b不相符。这说明,当高碳企业受到舆论谴责时,并不一定会选择强化碳战略制定,但企业维持形象的适应性行为仍然明显。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为成本效应。对于高碳行业,媒体往往倾向于报道其负面消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且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往往负面事件刚刚报道,社会舆论立马便沸沸扬扬。如果政府将媒体曝光的环境违规现象与企业生产相关联,将会快速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企业进行关停整治。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成本以及盈利的考虑,恢复生产后,企业会将重心放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以减少关停期间的损失,而不是采取碳战略加大环境支出成本。对于个别损失特别严重的企业,恢复生产后,企业有可能避免与碳战略有关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以快速恢复到原有的生产效率,导致企业整体的碳战略水平不仅不会得到提升,反而下降。相反,那些原本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本就重视碳战略,并且可能原本就具有大规模、高科技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媒体的正面报道使得这些本就资金富余的企业为保持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碳战略。

(四)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分别进行以下三个稳健性检验:①借鉴袁德利[19]的做法,以企业三年ROA均值减去行业均值的三年算术平均值作为竞争优势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部分数据缺失,导致样本观测值缩减至998。回归结果显示,碳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仍存在显著影响,并且采用滞后1期的变量进行检验结论依旧成立,证实研究结论稳健。②使用前述竞争优势替代变量,继续观察媒體监督的调节效应,结论与上文回归分析结果相一致。③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核匹配法,对H2进行检验,媒体监督变量Media以及媒体正面报道Media1均与高碳企业碳战略显著正相关,Media2与高碳企业碳战略显著负相关。

1.碳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稳健性检验。表9中两列数值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样本企业当期实施碳战略对当期以及滞后一期竞争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碳战略(CS)回归系数为0.2425(大于0),并且,碳战略(CS)与企业竞争优势(CA)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碳战略指数越大,企业对于绿色减碳越重视,从而会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H1的实证结果一致。

2.媒体监督的调节作用。表10中两列数值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样本企业媒体监督滞后一期与当期碳战略交乘项对当期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样本企业媒体监督滞后两期与滞后一期碳战略对当期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Medt-n-1×CSt-n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在媒体监督的影响下,原本企业碳战略对其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均被明显削弱,与前文的实证结果一致。

3. PSM检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并增加了企业性质(Ent)检验媒体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回归结果稳健性,并进一步检验正面媒体报道和负面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回归结果稳健性。数据分析软件采用Stata 12.0。

(1)媒体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PSM稳健性检验。分析媒体报道对碳战略的影响时,首先筛选对媒体报道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而采用PSM法和核匹配法,窗宽选择0.07,根据匹配结果,检验平衡性和共同支撑假设的满足性。

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媒体报道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显著性标准为10%,筛选结果见表11。由表11可知,企业规模(Size)对媒体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规模大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报道;企业性质(Ent)对媒体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报道;企业销售规模(Lnsales)对媒体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销售规模大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报道;其余变量对媒体报道不存在显著影响。

其次,进行共同支撑假设检验。由表12可知,所有样本企业均满足了假设,即共同支撑假设条件得到满足。

接下来,验证平衡假设是否得到满足,结果见表13。由表13可知,Pseudo R2由匹配前的0.125下降到0.004;LR统计量由匹配前的74.930下降到6.260;变量差异的p值,由匹配前的显著变为不显著;均值偏差由匹配前的70.900减少到9.700;中位数偏差由匹配前的88.100减少为13.000。说明匹配后两类上市公司的差异已经不明显,满足了平衡假设。

最后,采用核匹配方法得到的媒体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测算结果,具体见表14。表14表明,匹配之后有媒体报道的企业碳战略仍然显著高于无媒体报道的企业碳战略,说明媒体报道促进了碳战略的实施与制定。

(2)媒体正面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PSM稳健性检验。筛选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而采用PSM匹配法和核匹配法,窗宽选择0.07,分析匹配结果,检验平衡性和共同支撑假设的满足性。

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对媒体正面报道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显著性标准为10%,筛选结果见表15。

由表15可知,两职分离(Dua)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正面报道;董事会成员数(Numbers)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成员数多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正面报道;企业性质(Ent)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正面报道;产品市场竞争(Compet)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强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正面报道;企业销售规模(Lnsales)对媒体正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销售规模大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正面报道;其余变量对媒体正面报道不存在显著影响。

其次,进行共同支撑假设检验,结果见表16。由表16可知,所有样本企业均满足了假设,即共同支撑假设条件得到满足。

接下来,验证平衡假设是否得到满足,结果见表17。由表17可知,Pseudo R2由PSM前的0.178下降到0.007;LR统计量由PSM前的138.930下降到9.420;变量差异的p值,由PSM前的显著变为不显著;均值偏差则由PSM前的44.300减少到7.600;中位数偏差则由PSM前的39.700减少为6.100。说明PSM后两类上市公司的差异已经不明显,满足了平衡假设。

最后,采用核匹配方法得到媒體正面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测算结果,见表18。表18的测算结果表明,PSM之后媒体正面报道的企业碳战略仍然显著高于无媒体正面报道的企业碳战略,说明媒体正面报道促进了企业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媒体负面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PSM稳健性检验。下面分析媒体负面报道对碳战略的影响。首先筛选对媒体负面报道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而采用PSM匹配分析,方法采用核匹配法,窗宽选择0.07,分析匹配结果,检验平衡性和共同支撑假设条件的满足性。

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媒体负面报道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显著性标准为10%,筛选结果见表19。由表19可知,董事会成员数(Numbers)对媒体负面报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董事会成员数量多的上市公司有更少的媒体负面报道;财务杠杆(Lev)对媒体负面报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财务杠杆高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媒体负面报道;企业性质(Ent)对媒体负面报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有更少的媒体负面报道;企业销售规模(Lnsales)对媒体负面报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企业销售规模大的上市公司有更少的媒体负面报道;其余变量对媒体负面报道不存在显著影响。

其次,进行共同支撑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0。由表20可知,所有样本企业均满足了假设,即共同支撑假设条件的满足。

再次,验证平衡假设是否得到满足,结果见表21。由表21可知,Pseudo R2由匹配前的0.091下降到0.002;LR统计量由匹配前的29.450下降到0.270;变量差异的p值,由匹配前的显著变为不显著;均值偏差则由匹配前的41.100下降到3.600;中位数偏差则由匹配前的45.700下降为2.900。說明匹配后两类上市公司的差异已经不明显,满足了平衡假设。

最后,采用核匹配法得到媒体负面报道对碳战略影响的测算结果,见表22。表22表明,匹配之后有媒体负面报道的企业碳战略得分显著地低于无媒体负面报道的企业碳战略,说明媒体负面报道抑制企业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2012 ~ 2017年A股高碳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碳战略、媒体监督以及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以及媒体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以及数据支撑。

1.结论。①碳战略与企业的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战略使得企业获得“先动优势”,能在低碳产品市场中抢占市场先机,洞察市场竞争中的潜在机遇,抓住机会迅速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②媒体监督与样本企业碳战略行为显著正相关。媒体监督的广告效应提高了企业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企业选择加强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持续获得投资者或者潜在客户的关注。分样本来看,媒体正面报道数量与碳战略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借助媒体信息传播能力和声誉作用,进一步扩大其积极正面的影响。而媒体负面报道与碳战略呈负相关关系,负面报道引起的政府行政干预,使企业停工的可能性增大。出于成本考虑,媒体的负面报道会让本就“相形见绌”的高碳企业“雪上加霜”,从而导致碳战略整体实施情况不理想。③进一步研究媒体监督的调节作用,发现其削弱了企业碳战略与竞争优势二者的相关关系。媒体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高碳企业的负外部性行为,并通过实施碳战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但如果高碳企业制定碳战略只是出于舆论压力的被迫行为,媒体监督将会成为企业的无形负担,限制其发展。

2.建议。①注重碳战略的科学性,将低碳理念注入企业内部文化。“低碳意识”应该贯穿于企业从产品开发到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除此之外,企业要改变原有的认知,不能将制定与实施碳战略视为过度投资,而应认识到企业实施碳战略不仅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也是建立其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坚持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与社会绩效三者共抓。②坚持媒体监督的独立性,完善媒体外部监督机制。媒体的监督和信息传播作用,可以曝光企业的违规操作,引起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公众的关注,同时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性,帮助外部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政府应该为媒体发声,出台政策鼓励其保持独立性,并确保媒体报道内容的公正性,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外部治理作用;而媒体自身也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底线,确保向公众传播更多真实和客观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Paine F. T.,Anderson C. R. Contingencies affecting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ness: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2):147~158.

[2]Winn M.,Kirchgeorg M. Herausforderungen bei zunehmenden?kologischen Diskontinuit?ten[M]. Gabler Verlag:Management von Ad-hoc-Krisen,2005:1~247.

[3] Linnenluecke M. K.,Griffiths A.,Winn M. I. Firm and industry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A review of climate adaptation studies in th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field[J].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2013(5):397~416.

[4] Lee S. Y. Corporate carbon strategies in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J].Business Strategy & the Environment,2012(1):33~48.

[5]Hart S. L. A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4):986~1014.

[6] González J. M.,Zamora Ramírez C. Towards the consolid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in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013(1):6~20.

[7] Yunus S.,Elijidoten E.,Abhayawansa S. Determinants of carbon management strategy adoption[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6(2):156~179.

[8] Boiral O.,Henri J. F.,Talbot D.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corporate commitment on climate change[J].Business Strategy & the Environment,2012(8):495~516.

[9]Gallego-álvarez I.,Segura L.,Martínez-Ferrero J.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The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interna? tional compan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 tion,2015(1):149~159.

[10]Sariannidis N.,Zafeiriou E.,Giannarakis G.,et al. CO2emission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so? cially responsible firms:An empirical survey[J]. Business Strategy & the Environment,2013(2):109~120.

[11] Dyck A.,Volchkova N.,Zingales L.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Evidence from Russia[J].Journal of Finance,2008(3):1093~1135.

[12]王翊,許晓卉.媒体报道、制度环境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J].财经问题研究,2018(421):131 ~ 138.

[13]黄辉.媒体负面报道、市场反应与企业绩效[J].中国软科学,2013(8):104~116.

[14]李海彤.媒体关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7(24):128~131.

[15]刘传江,赵晓梦.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基于产业碳密集程度细分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6):1~9.

[16]周建,方刚,刘小元.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5):18~27.

[17]Damert M.,Paul A.,Baumgartner R. J.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corporate carbo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60):123 ~ 138.

[18]李百兴,王博,卿小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监督与财务绩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8(7):66~73.

[19]袁德利.企业跨境上市、战略风险治理与竞争优势[J].管理评论,2018(6):184~195.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
关于近现代音乐家社会责任的思考
新传播时代传媒人的社会责任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披露的横向分析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