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云
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如黄河之水,激荡澎湃,奇丽多姿。作为河南现代美术领军人物之一的谢瑞阶,以其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尤其是黄河为题材的山水画享誉中国现代美术界。他于50年代至60年代多次跋山涉水,行程万里,深入到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七省区的黄河两岸,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了解黄河的水情及水利建设,对黄河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领悟。他锐意创新,突破前人藩篱,在对黄河的性格刻画和画水、用色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其作品表现出黄河豪放狂纵、大气磅礴、百折不回的豪迈气概以及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宏大气势,并形成了厚朴、粗犷、大气和刚毅的、具有黄河文化特征的画风,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但在历史上也曾屡屡为害,是条“害河”。1949年以前,黄河多次决堤,给黄河中下游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李庚香在Ⅸ中原文化精神》中说:“黄河百害,于河南最烈”,这种多灾多难的生存环境练就了黄河两岸儿女的双重性格。曹锦清认为:“黄河平时如此温驯,而汛期又是如此暴烈,这不正是黄河儿女,即中国农民的双重性格吗?”谢瑞阶笔下的黄河性格正是这种中华民族性格的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50年代初期,全国都积极支援黄河水利建设,在黄河的干支河上兴建了上千个水利工程。在黄河两岸的走访中,黄河的水利建设使谢瑞阶万分激动,他说:“看到这种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用画笔画出黄河的新面貌。”在“黄河组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以现实主义视角及象征的手法重点突出黄河刚烈的性格,并极力地显示黄河的气势和力量感。他的“黄河组画”与一般的山水画不同。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把表现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黄河的历史联系起来,把黄河的性格与时代的精神联系起来,通过赞美黄河来讴歌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谢瑞阶用黄河的形象未象征我们这个民族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早已超越了传统山水画的那种纯粹抒情或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气象。
谢瑞阶的《黄河在前进》表现的是兰州附近的盐锅峡水电站,而盐锅峡水电站附近山坡十分荒凉。谢瑞阶在创作时,为了展现出人民治理黄河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成果,表现出水的气势,谢瑞阶跨越千里搜集素材。在画中,他把盐锅峡水电站和山西、陕西交界处的龙门附近的黄河河道、山势及陕西吴堡县的梯田组合在一起,又在近景处添加了几个勘探人员,借吴堡县梯田和盐锅峡水电站显示治理黄河的新成果。在表现内容上,除了描写大气磅礴的黄河水之外,他着意刻画了新建的水电站、大坝、水利建设工地和水利勘探员等场景,寓意深远。他在题目的选择上,赋予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如《黄河春雷鸣》《大河上下浩浩长春》等。陈少丰在谈到黄河时说:“它所特有的浑朴、深厚、雄奇、壮伟之美,却为其他名川大河所不能比拟。”黄河那气势恢宏的波涛,黄土地那古朴苍莽的神秘感,令画家魂牵梦萦。谢瑞阶从1955年至1996年,除“文革”时期和晚年因视力的影响而未作画外,一直痴心画黄河,可见他对黄河的虔诚和热爱。他那巨浪翻滚、咆哮如雷的黄河系列组画,满纸雄风猎猎,一派铮铮正气,撼人心魄,荡人襟怀。生活中的谢瑞阶是一位严谨、平和、大度、自强不息的画家。他用六个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刚健、笃实、光辉。”其实,从其平生的为人、为艺经历来看,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刚强、厚道、光明正大。李准用“乐观、淡泊、坦荡和守正的气派”来评价他。1966年,正当谢瑞阶的黄河系列组画的创作达到高峰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几十年辛苦积累的书画资料及作品被洗劫一空。他被下放劳动,遭游街、批斗,但他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并常劝别人要坚持活下去。这也正像他所说的:“我画黄河,就是想把她的大度有容,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画出来。”80年代,有人鼓动他利用职务便利来炒作自己,但是谢瑞阶没有这么做,还常告诫年轻人:“艺术不宜有丝毫尘浊,一时为名利,作品则必庸俗。”从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上我们悟出黄河系列组画后面所蕴藏的一个“情”字,这个“情”是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是对艺术的虔诚之情,是一种催人奋进、百折不回之情。从他那坦荡的胸襟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大气、豪气、和气、骨气和清气。
丹纳认为:“一个艺术家和他的种族、环境、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丹纳《艺术哲学》)谢瑞阶把黄河的性格、气质、精神与我们民族的性格、气质、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那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及其銳意创新的思想都超越了一般的山水画家。当然,也有人说:“谢瑞阶的那种完全用西画的方法画中国画,因较少切入笔墨个性和凝固的语言中的民族审美精神而显得过于肤浅。”其实谢瑞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而不是拘泥于笔墨之技。他的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胸襟开阔、雍容大气、百折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既是黄河系列组画之魂,也是我们民族之魂。
(责任编辑:李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