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科书阅读材料存在“供”不应“求”的缺失,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英语美文作为补充文本,不仅是知识,也是智力、情感的载体。本文采用文本实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教学策略角度剖析教学要点,分享笔者美文教学的若干感悟。
关键词:英语美文;情境朗读;留白;人文熏陶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结合教材、课文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识的选取或创编美文,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教材内容,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走入美文,触摸那一层底蕴
(一)诠释美文之意
好的美文,不仅能带领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认识美、体验美、享受美。
(二)解读美文之义
1.促进了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美文作为一个独立语段,学生在记忆语言时往往与情境相连,渐渐形成语感,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了语言交际的流利性和地道性。
2.提升了语言内涵的人文精髓。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通过学习美文,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活用美文,追寻那一抹亮色
(一)借助外显,显现情境,让学生发散思维中高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常运用图片、声音、影像等具体形象的载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由表象引发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来感受语言知识的人文和情趣。
教学片段1:
一位教师在教学话题“What can you do?”时,借由绘本诠释美文When its a rainy day,...引导学生将下雨天不能出去玩的消极情感转化为“When its a rainy day,I can...at home.When I can play with my friend,Im happy.Its a sunny day for me.由此延伸到学生的真实生活,当这一切贴近学生个体需求与生活经验时,他们兴趣大增,思维大活,情不自禁地举手来表达心中共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小美文。
评析: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其通过对图像、声影展开想象,借助外显,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再加上教师有效的语言或是动作引导,学生就会往正确的方向自己地发散思维,定会给课堂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以读为本,体会语境,让学生构建知识
不论是课文还是美文,都是经过编者或教师精心挑选,赋予一定教学任务,为走向教学目标而服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通文本,读透文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构建知识,真正形成自主性学习。
1.“阅读”中领悟语言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等,为他们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领悟语言内涵,获得经验,培养语感,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教学片段2:
笔者在一次教学评优活动中为课文Gifts of Spring引用了美文:Beautiful Spring is Here。教师首先提出三个问题:Where is the snowman?What are the gifts of spring?What else?层层递进,前面两个问题通过细读美文都能找到答案,最后一个学生联系实际、跳出文本:Trees\...are the gifts of spring.他们在阅读欣赏中领悟到了该篇美文的内涵。
评析:阅读是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在充分的读思中分析概括,整合语言,运用阅读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学习摄取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朗读”中感受语言深层情感。《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语音语调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过程,重视朗读训练和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发音标准、朗读流畅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础。因此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的“读”须给予更多的关注。
教学片段3:
如一位教师在一次美文教学研讨活动执教的My Favorite Season时,教师以三个Reading tips给学生朗读技巧上的提示。于是,学生通过几次朗读发现了英语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内涵美”;Poem的文本再构学习活动中,学生发现了英语语言的“感情美”。
评析:学生只有掌握朗读技巧,并经常朗读,那么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语言的节奏韵律,作者的情感意趣,就会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三)创“境”留白,品味意境,让学生畅所欲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应以一种思想而存在。不由地,笔者联想到了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留白。国画的“留白”以无胜有,给观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课堂教学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留白”?
1.在文字上留出空白。文字上的留白,其实就是“挖空”。无论是口头的练习还是笔头的巩固,文字上留出空白,都是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这种“留白”,用句型框架的扶助和关键词的挖空,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用目标语言表达出心中的想法和感情。
2.在情境上留出空白。情境上的留白,把更多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既避免了课堂的“过度饱和”,排除了学生听觉压抑。而且易于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善的欲望,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维想象、尽情言说的空间。
随着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英语也能够、也应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浸润其生命,丰富其精神。
参考文献
[1]郑文.英语经典美文诵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周丽娇(1986—),女,浙江乐清,本科,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东第二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