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容
一休宗纯,也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休小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禅宗大师,姑且不论他在禅学上有多高的境界,仅仅以他的出身和经历就足以被世人记住了。一休的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母亲来自间接统治日本数百年的藤原家族,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不过一休从未被当作皇亲国戚对待,他是藤原家族和幕府将军之间斗争的牺牲品。足利义满将军为了让天皇远离藤原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亲赶出宫门,并把一休送到安国寺出家以绝其后(日本和尚在明治维新之后才可以结婚的)。
长大之后,一休进入大德寺学习禅学,传说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而顿悟。此后一休一边不断地批评宗派中的现行制度,一边让人大跌眼镜地出入风月场所,晚年还和年轻的盲人歌手Miri相爱,并照顾她的生活,整本《狂云集》都是献给她的。80岁高龄的时候,一休奉天皇的诏书当上大德寺住持,后于虚岁88岁那年圆寂。由于日本和尚在明治维新后才可以结婚,且禅宗临济派戒律较严格,一休没有留下子嗣。
一休出身皇族,金枝玉叶,年少时聪慧过人,壮年时流连风月,晚年堕入爱河后竟然还担任了大德寺住持。他是禅宗的革新派,也是禅宗的反叛者,他才华过人,对文学和艺术都颇有贡献。一休的一生书写了无数传奇,足以改编成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本文要介绍的三个寺庙都和一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德寺是他居住的寺庙,金阁寺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生前的官邸,而南禅寺则是一休所属禅宗临济派的总部。
金阁寺
金阁寺在京都西北方,需要乘坐公共汽车才可以抵达公园的南门,然后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在京都辨别方向找寻公共交通工具,对我来说是件得心应手的差事,因为这里和北京~样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道,而公共汽车站上又有大写的繁体字站名,就算是一个完全不懂日文的人(例如我)都可以在京都游刃有余地旅行而不会迷路。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门票是一张金阁寺的符,这样的设计相当有趣而且方便了访客,不必专门再求一张。
访问金阁寺的人很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两个人徘徊在你的前后或左右,但这里是我在京都旅行中最“拥挤”的一次经历,在京都其他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入的寺院里,往往几分钟见不到一个人影,由此可见金阁寺是多么地吸引人。金阁寺能够吸引游客主要依靠它那些金光闪闪的宣传画,在瞬间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金阁倒映在水中,她的倒影清晰真切,从刚走进院子的那个角落看效果最好,我恍惚间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金阁。
金阁三面环水,水上有小岛数座,岛上种植着精心修剪过的树木。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神社,第二层是寺庙,第三层是简朴的禅宗庙堂。每层金阁都用金箔覆盖,因此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不知道一休可曾真的如动画片里描述的那样,常常可以在金阁内见到足利义满将军?
有些人说金阁寺是根据佛经里的几乐世界而建,象征着足利义满将军的权力神授,也有些人把金阁寺看作浪漫主义的象征。总之,金阁寺是如此之美,以至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这座美丽的金阁没有在“二战”中被毁坏,却在1950年被一个疯和尚付之一炬。这一事件引发了无数的文学创作。其中一个著名作家在小说里给出了一个浪漫的解释,和尚因爱上金阁的美丽才放火烧掉了她,既然不能拥有她,就让别人也无法拥有。
金阁寺建于1394年,是足利义满将军退位后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生于1394年,而且他的父亲后小松天皇也曾来过这里。京都常见的庭院有好几种,不同年代流行不同的风格,有时候设计师也会将不同风格混合在一起。金阁寺的庭院多山水和青苔,湖中央有小岛,岛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构思来源于中国神话,湖水代表大海,岛则象征着蓬莱,这是日本最传统的庭院设计。金阁寺没有禅宗的枯山水庭,这是因为枯山水庭当时还不盛行,15世纪以前从皇家庭院到较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这个模式。
除了金阁,庭院内的另一个看点是地上的青苔。金阁寺的庭院当中、过道两旁都有专门的园地用来种树,树与树之间的空隙很大,因为过密的树丛会使得庭院显得拥挤,破坏整体气氛。在日本庭院的设计中,他们从不会因为庭院小而把过多的东西放在一起,因此有些庭院虽小却也不觉得局促。为了填补这些空隙,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上铺满了的青苔。由于青苔的不同厚度和地面的高低不平,青苔深深浅浅颜色不一,让人联想起珊瑚礁附近深浅不一的海面。阳光照过来时,树影横斜,落叶点缀,青苔的颜色就显得更加丰富了。青苔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之一,虽然以青苔为主要看点的庭院(最著名的是以苔庭出名的西芳寺)不多,但几乎所有庭院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青苔,即便是枯山水庭也个例外。
金阁寺后山内有一个小湖,湖中有岛,岛上有小佛塔。过了湖就到了后门,这里有一座供奉不动天王的寺庙,佛教从印度经过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创造出许多佛教人物形象的变身。不动天王作为一个佛教形象,在禅宗进入日本以前广受崇拜,具体原因可能是“不动如山”这个特性符合日本的传统观念,能够产生共鸣。
大德寺
金阁寺东北方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是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一休大师晚年当住持的寺庙。这是一个庞大的寺庙群,内部仅寺庙就有24间,院落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里是欣赏禅宗枯山水庭的好地方。虽然日本的庭院文化最初是从中国学习来的,但枯山水庭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禅宗传入日本后深受武士们的喜爱,受其影响足利幕府酷爱趣味枯淡的北宗画,而这种枯山水庭就是以北宗画雄浑苍劲的特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设计者用白砂来表现水,用青石代替岛,以不动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事物。虽然青石白砂不可以移动,但观察者的角度可以变动,庭院内的光影时时刻刻在变化,此外白砂上的纹路可以人为改变。乍一看枯山水庭了无生趣,但仔细观察起来,其表现力往往超过了真正的山水,因为白砂和青石朴素而抽象,给了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大约在14~15世纪的时候,枯山水庭开始成为日本寺院庭院的主流。枯山水庭的创造有着明显的抽象艺术的特征,而且比西方的抽象艺术更加精妙,可算是跨越时代千年前的后现代!
无论您时间是否充裕,都不建议您一次看太多间庭院,这就好像品茶或饮酒,虽然都是好茶好酒,但如果您一种来一小口,一次喝七八种,恐怕很难品尝出个中滋味。最好一次喝一种,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回味,才能了解此种茶或酒。如果有时间,每天清晨或者黄昏的时候选择一间庭院去坐坐,才能体会不同庭院的精妙之处。如果时间紧,可以只去一间庭院,坐在走廊的木板上,或者厢房内的榻榻米上,背靠没有经过抛光的木头柱子,看太阳升起或落下,看院内光影无常变化,远处传来大德寺悠然的钟声,这时候那些纹丝不动的枯山水庭会在脑海中慢慢变得生动起来,自己则会深深地陷入庭院内平静祥和的气氛中。
南禅寺
说到喝茶,最佳地点就是南禅寺了,这里的茶室是天皇使用过的,天皇过世后这里成为日本佛教的最高权力中心,不知道曾经有多少社会名流在这间茶室里饮茶。如今这里开放给了游客,但是由于入场费相当昂贵,本地人一般不会进来喝茶(1000~1500日元,具体价格还要看您点的茶和点心),所以很容易在这里找到一份清静。
茶道,即泡茶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规则是由丰臣秀吉手下的茶艺师创造出来的,几百年间没有什么改变。身着和服的日本妇女会用最传统的方式,把茶端上来,转动茶碗,放在你面前。日本茶和中国茶大不相同,用的是绿茶粉(抹茶),沏出来的茶水上漂浮着一层绿色的泡沫,味道虽然苦,但是其中的咖啡因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喜欢冥想的禅宗最爱它。
茶室内的布置相当朴素,只有几张简单的字畫、一瓶插花,庭院里有座小型的瀑布,哗哗的流水声和鸟鸣声不绝于耳。日本人相信经过人工修葺的自然才是最美的,所以人工色彩很浓的插花、枯山水庭在日本都相当流行。
南禅寺内也有许多枯山水庭院,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埋葬龟山天皇的那个。庭院不大,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完全不同的景致,可以是小桥流水,也可以是如发丝般的瀑布泼洒下来,又或者用高耸的树木遮蔽太阳带给你原始森林的感觉。这座庭院大抵可以表现出日本庭院的特点:无中生有,以小见大,变化多端却又不显得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