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扶贫”中乡土民俗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2019-09-10 11:28古清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

摘 要:在对广西平果地区各乡镇文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物质脱贫地区乡土民俗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整体规划、资金筹措、建设类型、人才队伍与开展形式等方面构建现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阵地在消除农村群体“精神贫困”中的前线作用。

关键词:文化扶贫;乡土民俗;文化阵地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及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目标,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努力下,2012至2019年度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减少至551万,扶贫工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精准扶贫理论逐步趋向成熟。

随物质贫困难题的逐一破解,消除农村群体的“精神贫困”成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扶贫就是要革除贫困者因贫守旧的贫穷文化,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造旧的、迂腐的文化价值观念;用文化充实扶贫内涵,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文化扶贫,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精神扶贫方式,既涉及思想、文化、意识等“软件”方面,也涉及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

笔者在共青团平果市委员会挂职期间,深入平果市各乡镇地区,对平果地区的文化扶贫与乡土民俗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走访调研。

一、平果地区文化发展现状

平果被誉为“中国铝都”,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经济稳步发展,2011—2018年连续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广西经济发展比较强的地级市。2019年,平果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平稳增长的经济背景下,随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平果地区乡村卫生环境与社会风气不断改善,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乡土民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以平果文化公园为标志,建设完成2个休闲文化广场,13个文化馆(站),181个农家书屋、83个村文化室、36个露天剧场,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2、乡土民俗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农家课堂、村级活动场所等,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乡土民俗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同时,平果市大力结合节日庆典举行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举行了“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壮族故事”等文艺晚会,全面开展“一月一文艺一体育赛事、一季一音乐会演出”活动等大型文艺演出100多场(次)。

二、平果地区乡土民俗文化阵地建设存在问题

强大的经济基础有效推动了平果地区文化阵地建设的蓬勃发展,但是平果目前也存在“三强三弱”的现状,即“工业比较强,农业比较弱;县城比较强,乡村比较弱;财力比较强,民生比较弱”。同时,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1、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统一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经济与文化两者所占比重偏差严重,导致部分领导干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忽视了文化对于物质生活的促进作用。

2、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充足

许多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年度财政经费仅够日常办公开支,甚至部分乡镇文化站还需自筹部分經费维持运营,每次文化活动需要繁琐地申请报告,经过中间折扣环节,所得资金甚少。

3、文化阵地建设未能“三贴近”

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类型较少,多设于集镇之上,其服务时间与农民的空闲时间冲突。

三、加强平果地区乡土民俗文化建设的建议

乡土民俗文化建设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也是基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条件。乡土民俗文化阵地既要重建设,又要重管理,只有整体性的建设规划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1、多角度完善整体规划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把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乡土民俗文化阵地的龙头,制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最低建设标准,重复发挥其综合功能与示范作用;把基层农村活动场所作为乡土民俗文化阵地的凤尾,因村制宜,因势利导,以科学规划资金投入,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惠及基层民众。以龙头带动凤尾,多层次强化阵地功能。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需逐年加大对乡土民俗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并以政策形式形成专项经费,明确人均数量及支出比例,确保专项经费足额到位。

3、多类型建设乡土民俗文化阵地

当前农民主要分为农业种养与城市务工两种生产模式,农业种养因其劳动时间的季节性较为明显,此类农民对科技种养技术有迫切需求,需按照农业生产特点,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建立流动型文化阵地,将科技文化送到田间地头;针对城市务工人员,可以重大节日返乡期间,统一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帮助农民解决因缺少技能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4、多层次培养人才队伍

平果具有丰富的乡土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嘹歌”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踩花灯》、《打砻舞》等民间舞蹈为代表。在乡土民俗文化的人才队伍中,首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发挥现有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一人的文化技艺带动一个家庭的文化活动,影响一片农民的文化生活,通过保护一批、巩固一批、培养一批和挖掘一批的途径,逐步壮大乡土民俗文化的人才队伍。

5、多形式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内容与文化阵地形式相辅相成,要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结语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地区贫困面貌的改变,既要经济建设,也要智力开发,更要文化扶持。当前平果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丰富基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乡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是乡土民俗文化工作的最前线,必须依托乡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辅导乡村文艺队伍、保护民俗文化遗产、资助乡土文艺创作等措施,才能有效地构建现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促进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浅谈文化扶贫予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及实践创新[J].神州,2019.06(17):P294.

[2]宫秀丽.关于思想文化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奋斗,2018.08(15):P44.

[3]马山虎.文化扶贫该怎么扶[J].人民论坛,2018.02(04):P78.

作者简介:

古清(1983年—),女,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党团建设、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文体活动。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
重视文化扶贫,促进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
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探讨
高校文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县域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路径探析
高校图书馆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