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9-10 08:17:12王金燕程晓晓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王金燕 程晓晓

摘要: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被媒体曝光,受到社会各行各界的热议。该现象的发生源于家庭及学校教育欠缺、法律保护与惩治方面空白等。“校园欺凌”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经常发生。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校园欺凌 真实案例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身体、语言和网络暴力对弱者进行单一或多重的欺凌,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甚至影响人格发展的行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生中,实施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内和校园周边。“校园欺凌”对学生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一、“校园欺凌”真实案例

案例一:吴起县中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六名女生威胁五名女生脱光衣服,进行大规模猥亵行为,经调查后实施校园欺凌的六名女生被当地警方拘留。

案例二:2016年4月22日晚,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视频,视频内容为几个女孩掌掴一名女孩。在时长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孩被打了32次,其间没有抵抗。

案例三:安徽省怀远县火星小学一名副班长,因为有权检查作业和监督背书,所以向其他六个孩子索要钱物。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频发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

(1)父母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从小对孩子进行负责任、友善等美好品质的培养,孩子不易产生对同学进行侮辱、打骂等恶劣行径。反之,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干仗,这些负面影响会在孩子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进而演化成如今的“校园欺凌”现象。

(2)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十分欠缺。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父母选择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给老人。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常因务农繁忙,疏于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无法与父母沟通,渐渐产生了抑郁倾向,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凌”。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周生活在学校,教育由学校承担,自己想管也管不了,出了事由学校兜着呢。这就是许多孩子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处理冲突的原因。

(3)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许多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管教理念,殊不知孩子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部分家长一味在乎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只要学习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与同学交往稍不如意就会大打出手;还有极个别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金枝玉叶,不能受半点委屈,经常对孩子说:谁要欺负你,你就给我还击,出了事有我呢。这样的孩子是“校园欺凌”的主力军。

2.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体制还处于以不出事为原则,以看管为主的阶段。在寄宿制学校中,会设置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管理,但对于一些受家庭影响而脾气暴躁的学生来说,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教育起来仍存在较大困难。

(2)心理辅导方面薄弱

学生在学校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受到辱骂、人身攻击等,但通常大多数的学生不会选择找老师处理问题,而是默默承受,或是“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处理方式。

(3)缺乏预防及惩戒机制

目前,许多学校缺乏预防和惩责“校园欺凌”的机制。一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学校和教师不知道如何应对,通常把欺凌当作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来处理,只简单地批评和教育欺凌者,不能起到威慑作用。

3.社会因素

现今世界,网络冲击着无数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觀的青少年,他们无形中受手机和电脑的影响,逐渐将一些社会风气带到了学校,受“哥们”义气影响,爱“打抱不平”。此外,一些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血腥的画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4.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校园欺凌”仍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因此,虽然许多未成年人都有“校园欺凌”行为,但他们不受相应法律的处罚。这使学生的欺凌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屡禁不止。

三、应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的策略

1.加强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公婆之间、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体贴,给孩子创造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宽松舒畅的生活环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多关心陪伴孩子,不要给予孩子过大压力,着力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校园欺凌”一旦发生,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采取合理措施。

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利用好学校的宣传资源

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结果并在宣传里强调其严重性,同时邀请公安部门到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宣讲,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不敢触碰法律底线。

(2)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普通的说教,如果只是用传播知识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结果终归不尽人意。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一方面树立道德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用情感感化,用体验的方式论述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同时,学校应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排解方法。

3.净化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环境有好有坏,媒体应关注此类问题,宣扬正能量,为青少年树立榜样意识。有关部门还应当对网络环境进行监测,监督和禁止不健康的出版物和网络游戏。

4.完善关于青少年的法律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说:“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则、法律的惩治。”所以,规范青少年的行为,用法律制裁欺凌者,加强对“校园欺凌”者的惩罚力度,让欺凌者知法懂法,杜绝“校园欺凌”。

总而言之,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事件,需要全社会、多领域、全方位的参与。建设一座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保证校园这片净土不受玷污,严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婉楠.校园欺凌现象的犯罪学评价及预防路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5-19.

[2]王楚婧.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2):50-52.

[3]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婷.校园欺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8-11.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高中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24:11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05:05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17:40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3:56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南方周末(2016-08-11)2016-08-11 18: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