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霞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想象。最妙的想象应该是出乎意料,合乎情理的。本文以一些语文教学的实例,阐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引领思路,有迹可循;围绕主旨,有声有色;坚持正义,有条不紊引导学生想象。
【关键词】目标 思路 主旨 正义
想象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学生,一个会想象的学生,必定是一个会学习的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就经常会让学生想象,因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从一个小小的比喻句到一篇完整的想象作文,笔者时刻都在培养着学生的想象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想象,可以填补文章空白,再现历史情境,续写故事情节,更可以在想象力的培养中塑造学生品格。
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想象,而是瞎想,翅膀一插就飞得不着边际,颠覆了认知,玩穿越,搞混搭,让人哭笑不得。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设计,引导学生想象,这样,才能让想象真正插上能飞的翅膀。
一、明确目标,让想象有的放矢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会要求学生续写,而续写其实是属于想象之中的再造想象,它应该基于原文,学生原本的知识储存是想象的基石。
比如,四年级学完《虎门销烟》之后,让学生续写“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有的学生居然玩起了穿越,化身林则徐的亲兵,帮着林则徐用高科技销烟。
意料之外吧,但绝对不合情理。此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学生对林则徐的了解,除了资料中显示的林则徐的生平等,他们对林则徐的了解其实主要是基于课文的内容,也就是虎门销烟这一场景,而且课文中的一个训练目标就是复述课文。可见这次续写的目标其实就是复述虎门销烟的过程,以及销烟前后的场面。明确了这一目标,学生的想象就能有的放矢。他们从林则徐的衣着打扮开始,先是回忆了整个虎门销烟的过程,继而抒发了自己对林则徐的无比敬佩之情,最后又联想到毒品,表示要像林则徐一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小学生由于受身心等各方面发展水平的限制,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认真分析兒童的思维过程,再对其进行耐心引导和纠正。同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的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讲,错误的想法可以纠正,但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则无法挽回。因此,我们要明确目标,基于课文,引导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大胆假设,这样的想象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二、引领思路,让想象有迹可循
经常有语文老师这样说:“同学们,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呢?”可是这个“你”也许是几千年前的人物,也许是国外的人物,其中大多数都是他不了解的人物。学生根本无法把自己放到当时的情境中去,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合情合理地进行想象。
比如,学习三年级课文《少年王勃》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当王勃写下《滕王阁序》时,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因为三年级学生受到年龄阅历的限制,所以他们想象的都是“真棒”“真漂亮”诸如此类比较苍白的话语。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先引领学生想象一下当时来参加宴会的人有哪些,从他们的年龄、性别、身份等几方面来想象。有了不同的“人”,学生才能想象出符合这些人年龄、身份的赞美词来:秀才学子们会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绝妙的佳作,此人的才华实在使我辈望尘莫及;妙龄少女羞涩地偷瞄几眼,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中老年妇女可能已将他列为自己的女婿人选;而官员想的是把他招募在身边,为自己所用;商人们也许想的是赶紧将《滕王阁序》印刷成册,大赚一笔……这样的想象在意料之外,但确确实实是情理之中的!
大部分小学生想象的自觉性与目的性较差,还不能做到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而循着一个方向进行想象。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循着一定的轨道联想,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教师的作用只在引导。
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场面我们无法参与,但有相似场面的电视学生还是看过不少的。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看过的电视画面,给出一些想象的思路,让学生顺藤摸瓜,效果想必要好得多。像这样,当想象情境与学生生活差之千里时,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面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思路的引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有迹可循。
三、围绕主旨,让想象有声有色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它能增强画面感,让不熟悉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学比喻、写比喻。而比喻其实也是一种想象,只不过这种想象要基于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更要注重整个画面的和谐优美。
比如,四年级《开天辟地》一课,写盘古化生万物时用了9个暗喻。这9个暗喻上天入地,浑然天成,堪称完美。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本体和喻体,然后说一说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接着,画龙点睛,一句小结,想象是有的放矢,不是瞎想,再让学生仿写比喻。学生所说的比喻不一而足,有些比较有美感,如说弯弯的眉毛变成了绚丽的彩虹,但有些似乎不尽如人意,鼻子与山洞虽然相似,但感觉有些不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都需要学习说比喻句,但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是否优美,就值得商榷了。文中的9个比喻是非常优美的,如画面一般,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让学生仿写时也应加以提醒,比喻自然要相似,但更重要的是不能破坏它的美感。如果我们将六年级《孔子游春》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迁移过来,如“飘逸的长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这样的想象也许更符合情境,更符合画面,更有美感。
可见,一个小小的比喻句,其实是非常考验学生想象力的。在低年级教学简单的比喻句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弄明白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点。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指导学生了解这个比喻为什么用在这儿,它的主旨是什么。在仿写时除了找出相似点,更要注意整个画面的美感,不能破坏原文的意境。这样的想象才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描绘的画面也才是有声有色的。
四、坚持正义,让想象有条不紊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虽说想象能思接千载,神通上下,但也不能让学生觉得可以坐享其成。
在学完六年级《爱之链》后,笔者要求学生续写,很多学生模仿了《课课通》,想象乔伊救助的老妇人是某位国际总裁之母,过来报恩,让他管理国际大公司,于是乔伊一家子不劳而获,一下子飞上枝头变凤凰。意料之外吧,但是合乎情理吗?一个小小的修车工人,突然升任国际集团的总经理,现在的招工都这么儿戏吗?其实,这种想象暴露出的是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形成了施恩求报的贪婪心理。这种想象是很容易让人堕落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文中的乔伊和他的妻子都是勤劳善良的,他们根本不希望有人来报恩,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依旧坚信依靠自己的勤劳能够获得幸福的生活,他们是心向光明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勤劳善良的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更乐意创造幸福生活。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乔伊醒来之后整个屋内的环境,洁净的地面,破旧但干净的毛巾,擦得一尘不染的旧桌椅,窗外飘散着阵阵清香的蜡梅,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语文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文学的知识,更要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白日做梦般的空想很容易让人好逸恶劳,我们一定要坚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语文教师都知道想象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想象不是胡编乱造,想象必须有思路、有目标、有主旨。“想”于意料之外,“象”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想象,才能“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