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 刘辉 张新军
我科自2004年6月以来,大剂量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病人26例,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不仅肝功恢复快,而且心功能改善也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2例肺心病心衰均符合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为2004年6月前在我院住院病例;治疗组26例,为2004年7月以来大剂量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的病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长4y,最短3 个月,平均1.6 y;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最长4y,最短6 个月,平均1.8 y;临床均有咳嗽咳痰、心悸气短、紫绀、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及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同程度隐痛不适、肝脏轻度肿大、尿少等表现,心功能均为Ⅲ-Ⅳ级。肝功能: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最高39mmol/L,最低21mmol /L,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最高48mmol/L,最低23mmol /L;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最高1260u /L,最低186 u /L,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最高1350u /L,最低200u /L;尿常规:两组均有尿蛋白,余(-)。病原學检查结果:两组病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均为阴性。既往无肝胆疾病病史,并排除药物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炎。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抗感染及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其它药物不变,仅加肌苷和维生素C两药物于5%GS1000ml中,肌苷注射液(商丘市哈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4g,维生素C注射液(乐山市三九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g,共治疗二周。治疗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食用清淡含维生素类高且易消化吸收的食品,治疗中每间隔5d复查肝功和尿常规各一次。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级别较入院前下降2级以上,肝功和尿常规均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级别较入院前下降1级,肝功和尿常规异常指数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或甚至症状加重,心功能无改变或甚至加重,肝功和尿常规异常指数无改变或甚至上升。有效率:有效率等于有效例数与治疗总数之比的百分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1.5治疗结果
1.5.1治愈情况 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详细情况见表1
1.5.2副反应 治疗组5例患者出现皮肤脱屑、轻度痒感,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皮肤脱屑、轻度痒感;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颜面潮红,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颜面潮红;在统计学上两组比较无差异性,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我院处在新疆喀什,这里海拔相对较高,四季风沙常起,昼夜温差大,少雨空气较干燥,经济落后,肺心病患者相对较多,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患者,住院时病情较重,80%以上病情已达到心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异常。
2004年6月以来我们对肺心病心衰引起的肝功异常的26例病人,在肺心病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它药物不变,仅加肌苷和维生素C于5%GS1000ml液体中静滴,共治疗二周。通过临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肌苷主要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各种酶尤其是辅酶A的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刺激体内产生抗体,改善肝功能[2]。维生素C参与体内还原性羟化反应,与胶原、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的合成有关,参与细胞质的形成,可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有解毒、促进抗体形成,抗组织胺的作用,并可降低血胆固醇[2]。张晓岚等研究证明:维生素C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对降酶、退黄有良好的效果[3]。孙振华等研究证明:大剂量肌苷和维生素C对肝功能恢复较快,对肝炎的病程明显能缩短[4]。
通过临床观察,大剂量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肺心病心衰引起的肝功异常的病人,不但肝功能恢复快,而且心功能改善也明显,疗效显著提高,病程明显缩短,副反应少,既经济又安全,病人易接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继续研究,探讨其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黄峻、陆风翔主编. 实用内科诊疗规范.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55.
[2]陈孝平、肖平田、王钟林主编.新编实用药物手册.第1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08~604.
[3]张晓岚、姚希贤、刘永春,等. 大剂量维生素C对肝硬化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1,13:3~6.
[4]孙振华、陈晓光、司红莉,等.大剂量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急性黄疸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武警医学.2005,8:630.
作者简介:孙振华,男,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内科主任,主要从事临床内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