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玉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我在自己所带的班做了很多有益的阅读尝试。本文将从营造环境、指导方法和搭建平台等角度,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之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想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灯。从班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阅读现状不理想,当今学生流行看动漫、爆笑校园、明星杂志等书籍,有的学生甚至只局限于教材中课文阅读,对于中外名著《西游记》《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等文学类书籍则寥寥可数。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在检测中,阅读题、习作的知识点失分最为严重,造成语文教学最终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基于以上问题,我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效果。
一、营造环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学生阅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书香氛围。
1.创良好的阅读氛围
第一,树榜样,享阅读。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典范。教师要善于抓住书中感人的事迹、身边人成功事例,树典范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才能从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知识。 我班多数学生,测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题、习作失分尤其严重。后来了解得知,多数学生由于阅读缺乏,无法写出生动、感人习作,从而阅读能力也就无法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布置学生每日一阅,阅读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哪怕是一句话都可以记录下来。在不断努力中,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自然也提升了。
第二,故事浸润,主动阅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故事把学生带入或趣味横生、惊险刺激、悬念迭出的世界色彩里。教师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故事结尾留下悬念,是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欲望的策略之一。记得有一次,我利用班会给学生讲《鸡毛信》的故事,当讲到放羊的孩子海娃刚走出村子,就远远看见日本鬼子向他走来。为了保护这封信,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藏在……欲知后事,请大家自读故事原著。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放学回到家赶紧问家长,家里是否有这本故事书,有的甚至让家长上网购买。渐渐地,孩子们由你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第三,家校互动,享受阅读。家校合作,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如:在班中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明阅读;二是营氛围;三是供指导;四是激互动。让学生在与父母共享阅读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浓浓的家中阅读氛围,提升阅读能力。
2.营舒适的阅读环境
第一,书中教室。教室是学生成长之地,让书香飘满教室,让环境熏陶学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场所。设图书角、墙报、手抄报、张贴诗文警句,名言、警句、杰出人物等形式,在班级内形成“书香班级”的浓厚“书香”氛围。
第二,好书“漂流站”。首先,为了有效发挥班上图书角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自由享用,自主管理。其次,班级与班级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漂流站”,定期举行好书“漂着看”的分享活动;第三,每个学生每学期向班级捐书,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把班级图书角,建成最大的好书“交流站”。
二、指导阅读,提升效率
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小学生在学会选择正确地读物同时,还要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可有效。
1.选好材料,授之以“鱼”
第一,经典童话。从学生心智与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典作品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有着很大的意义。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我要做个好孩子》《稻草人》等。
第二,自然与科普。阅读自然、科普类等读物,小学生可以获取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
第三,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的选择虽然体现了功利的目的,但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内外知识,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中国成语故事》《中国神话故事》等。
2.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第一,阅文章,作批注。如:我在学习新课文时,先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文章时遇到深刻词句或者是不理解之处,可以在旁边写上简单批注,授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提出看法。不断、反复的指导,多数学生养成了阅读批注的习惯,從而加深对文章理解。
第二,选美文、诵美文。在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通记于心。利用每日午读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诵读、演读,唱读等,通过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课内外,促延伸
第一,课文朗读。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内建立了微信朗读群——我是小小朗读家。每天倾听孩子们朗读,给予一定鼓励和点评,对朗读不到位的片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范读,起到引领学生有效的朗读。师生、家长都参与进来,孩子们有了激情,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第二,课外延伸。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面。如学习《蝙蝠和雷达》前,先引导学生查找一些有关“超声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其次,向学生推介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教学《肥皂泡》后,推荐学生去阅读冰心的其它文章。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同类题材的文章。如教学了《找春天》这篇讲春天的课文后,让学生找些描写春天的诗文阅读。
三、搭建平台,提升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平台,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阅读走入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让阅读走入实践。如:举办故事会、美文诵读比赛、读书卡制作等,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艺的机会。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大量地、自主地阅读。
第二,阅读走入研学。阅读研学,是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当游览观光时,可以引出相关的人物、时代、事迹等,让孩子们用心去体会,做到落地式阅读。阅读研学活动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如我校师生到番禺鸟的乐园进行“游学”活动,学生来到乐园参加当地“游学”知识讲座,主持员提出关于鸟的知识抢答题时,我班学生都快速准确进行抢答,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在认可中领悟到今日的成功,来至于平时的课外阅读。
要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享受“读书之乐乐无穷”。
参考文献:
[1]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
[2]陈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J].上海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