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二辑)首发对话录

2019-09-10 07:22朱永新尹昌龙徐雁
新阅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

朱永新 尹昌龙 徐雁

12月1日上午,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及深圳出版集团主办,深圳海天出版社承办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二辑)首发式暨主编对话沙龙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本场沙龙是“深圳读书月”二十周年活动中的一项,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先生;“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之一,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雁先生与深圳出版集团董事长兼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尹昌龙博士,开展了一场以“阅读,照亮未来”为主题的精彩对话。

丛书(第二辑)由朱永新与徐雁两位先生领衔主编。该辑共有六册,分别是《分级阅读:读物提升幸福》(尹士亮、李海燕、王成玥、蒋小峰著),《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万宇、王奕著),《分类阅读:读物优化气质》(周燕妮、唐曦、石莹、王碧蓉编著),《分时阅读:读物愉悦性情》(蔡思明、江少莉、陈欣、章笑笑编著),《分地阅读:读物联通文脉》(凌冬梅、郑闯辉、朱琳、林肖锦编著)以及《分校阅读:读物增益才华》(徐雁、张思瑶、张麒麟、冯展君编著)。

丛书贯通了“人生唯有读书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及“最是书香能致远”等华夏书文化的经典理念,从“分级”“分校”“分众”“分时”“分类”和“分地”视角,细化阅读推广方法论,深耕“全民阅读推广”的人文内涵,关切阅读对读者心智、素养和气质的精神文明作用,并具体解析了风格各异、特色明显的案例,从而深化全民阅读基本理念,有助于中华优良文化及精神食粮的阅读推广,并助推“书香中国”的内涵建设。

丛书的主编之一朱永新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媒体上坚持为全民阅读鼓与呼,是全民阅读的领航者之一;徐雁教授履及全国多地,在各级各类单位进行现场调研及推广实践示范,开展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中心的系列专题讲座,主编并出版了“全民阅读推广四书”(《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全民阅读知识导航》及《中国阅读大辞典》,前两本皆由海天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是全民阅读的积极践行者之一;尹昌龙博士积极策划、组织“深圳书城晚八点”“深圳书城选书”“深圳书城讲书会”等活动,及“深圳读书月”的萌芽与成长,被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贡献甚多。

“六分”理念:喻示开卷有益和开卷书香的双重内涵

尹昌龙:丛书(第二辑)以朱永新先生的名篇《我心目中理想的书香社会》一文为总序,将“人人溢书香”“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及“好书飘书香”的主旨,落实在“读物提升幸福”“读物给养头脑”“读物优化气质”“读物愉悦性情”“读物联通文脉”及“读物增益才华”六个内涵层面,传达出全民阅读领航者和推动者们深入的共识,坚定的合力。丛书的问世,为促进全民阅读工作朝着更加科學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方法指引和案例借鉴,是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指导方略。

朱永新:这套书最重要的选题策划人是徐雁教授,徐教授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当年我在苏州大学任教务处长,推广大学生阅读,他就是我坚强的后盾和顾问。数十年来,我跟徐教授一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一起参加过很多阅读活动。我们两位都是忠实的全民阅读推广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信徒,推广阅读的行者。在全民阅读领域,我们还需要更多同道加入进来。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这套书,徐雁教授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很大心思。现在各地已经越来越重视阅读,但阅读推广究竟应该怎么做?这套书总结了在阅读领域一些成功的经验、好的方法和好的案例,有助于一些学校、图书馆和地区更好地去做阅读推广工作。全书六册,针对的是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如何建设,从“分级”——分级阅读如何谋划和实施;“分众”——不同类型的读者如何阅读;“分类”——不同类型的读物如何选择、有何作用;“分时”——不同时段的人们如何开卷读书;“分地”——不同地域的读物如何推广;“分校”——不同高校的“书香校园”怎么建设……总之,是从阅读的六个角度来叙述阅读的意义、方法和路径等。我觉得它细化和深化的是全民阅读的方法论,对于更好地推进阅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徐教授此前主编过一本《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我应邀写了序言,是一部助力阅读推广的非常好的工具书。希望海天出版社能把全民阅读的丛书,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精华的精神食粮的举措,继续做下去。让“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可持续良性的提升,更上一层楼。我想这是我和徐教授以及广大读者共同的愿景。

徐雁:在海天出版社建立35周年之际,朱先生与我共同主编的这套书有着特别的意义。当今时代,除了内容上的开卷有益之外,书籍还要赋予读者开卷书香的形式美。大家看这一套书的封面上,由美术编辑把“书香”二字进行美化处理,因为书香内含着知识的芬芳和芬芳的知识。它喻示着,开卷有益和开卷书香的双重内涵。同时,我们在选题创意中,通过把“全民阅读”这个抽象化概念,具象为六方面的具体内容,试图给读者提供六个方向的阅读理念和方法,阅读的路径和目标,以及阅读的内涵和方向。

阅读即人生:阅读的高度决定精神的高度

尹昌龙:在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中心书城已接待18000人次的读者。一场接一场的阅读推广活动在中心书城和市、区图书馆举办,曾经使得北大教授谢冕先生心生感慨:感觉深圳人在读书月期间过着“阅读的狂欢节”。

朱永新:我今天早晨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专门介绍了深圳全民阅读的盛况。我在微博里写这可能是全世界我见到的“最大一个书城”。深圳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热爱阅读的城市之一。我觉得这个判断是可以下的。深圳在阅读上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尤其是“深圳读书月”,持续了20年。一件事情能够坚持20年,在不断地往前走,内容不断地丰富,活动不断地多彩。这次的读书月有722场活动,深圳的社会细胞都为阅读活动起来了,这非常好。

从2003年开始,我在全国“两会”上就一直呼吁,要建立一个“国家阅读节”。虽然提了16年,还没有被采纳。但我仍然在继续呼吁。为什么?因为我觉得阅读太重要了,重要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和阅读相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我要延续我的生命,我要吃饭,要睡觉,要呼吸。那我的精神生命呢?人的生命是包括精神层面需求在内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用文字和数字符号的生命。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阅读、可以写作、可以欣赏文字、可以创造精神世界的生命体。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生活,没有阅读,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创造、最伟大的思想,在哪里?就在这些最伟大的书里,就在图书馆里,就在我们家的书架上。但图书馆里再多的书,家里书架上再多的书,其实跟你是没有关系的。当你没有读它时,它就是一堆废纸躺在那儿。书,不是你拥有了就是你的,只有你读它了,才是拥有。书的生命是通过阅读而活起来,通过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生命。

对于人来说,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我还有一个讲得严重一点的说法,就是“不读书,不是人”。我觉得不读书,在一定意义上不是一个人,至少不是一个完全的人,不是一个能有精神生活内容的人。阅读不仅对个体,对民族的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哪里来?就是他的精神力中来。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 都是依靠阅读起步,才有了重大的创造和发明的。

阅读,我说它是一个国家最实惠、最直接、最便捷的提高国家竞争力,提高公民素质的路径,没有什么比阅读本身更重要。我一直认为阅读和教育如果用两个圈来画,这两个圈的重合度,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就意味着教育。一个人只要掌握了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者。有的大师小学都没毕业,但不影响他们成为这个领域的巨人。靠的是自我学习和阅读。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能力、阅读的习惯,体会阅读的幸福。一旦阅读的习惯养成了,他就会持续。阅读,不仅仅是学校最重要的事,是家庭最重要的事,也是社会最重要的事。

尹昌龙:朱先生从阅读的哲学高度,畅谈了人生和阅读之间的关系。阅读,要读好书、名著、佳著、经典。为什么?因为书山学海中间经过了时间筛选,最精华、精粹、经典的书。民间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说的也有这个意思。当你跟最优秀的读物在一起,就是跟世界上最智慧、聪明的人在一起,那你自然不知不觉中也会被感染被影响。不读书为什么不是人?因为他不是有一个精神的人,缺失宝贵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社会始终强调的是“读圣贤书,做圣贤人”,要在精神层面上来健全自己的人格。

书目精选:名著佳作造就中国精神

徐雁:在阅读学领域,除了阅读哲学、阅读方法论等以外,还有一门学科叫作“阅读文化学”。我在南京大学就开的是这门课,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来研学“阅读文化和知识传播”方面的知识。如何让一个人通过阅读,尤其是读好书名著、佳作美文,拥有文化品格、气质、素养,非常有意义。

朱永新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在为中国要设立自己的读书节等全民阅读问题呼吁。比如,家长对孩子如何教育他们读书,怎么引导孩子读书,学校教师怎么带领学生们读书等,朱先生在其新书《造就中国人》(海天出版社2019年版)中,有各種推荐书目的介绍。这说明,全民阅读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要,方法好就能事半功倍。在书中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同样的时间里,能不能读到最值得你读的书,这是很关键的问题。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精神的高度。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什么叫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在身体上,我们讲吃什么补什么。精神上同样也是如此,吃什么补什么。你读的什么,会直接决定你的思想,你会形成什么样的思维。

朱永新:在《造就中国人》中,我第一次把30年以来研发的各种推荐书目,进行了系统展示和说明。这其中就有中国幼儿书目、小学生书目、中学生书目、大学生书目、教师书目、父母书目、公务员书目、企业家书目九套,每一个书目100种,共计900种。每一个书目里“30本基础书目”和“70本推荐书目”。这大概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如此系统的对各种人群适合阅读的书进行全面梳理。

为什么我给这本书取名为《造就中国人》?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一生的时间读不完900种书,就是能把学生阶段的500种书系统读完,也不枉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你读这500种书花的钱可能只是你出国旅游的钱。你把这500种书在家里配齐,用一生的时间把它读完,我觉得你真的值了,因为你看到了人类最美的精神风景,全人类的、全世界的、跨时空的最美丽的精神风景。你说值得不值得?而这件工作,过去没有人做过。

我很敬畏的一位美国学者叫赫希,他发起了“核心知识运动”。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最根本性的知识,所以他在美国学校每一个学科精选了一本书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出版了一本《新文化素养词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他还出版了一本书叫《造就美国人:民主与我们的学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他认为美国人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曾经影响过美国人精神世界的最伟大的书造就的。美国人都读了这本书,所以有了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美国世界观。中国需要不需要?当然需要。如果全中国人都能够读那些最伟大的书,都能够形成共识,都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我相信我们这个国家会更强大。

所以读什么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新教育实验学校推动大家能够读好书,不仅仅是读书。读好书为什么很重要?比如让我们父母亲到书城里选书,他知道选什么书吗?当然,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我可以担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大部分人是跟时尚风走,跟着所谓“图书排行榜”走。很多排行榜是不可靠的,中国少儿畅销榜在前十名排行榜里有几本很糟糕的书,根本不能让孩子看。给未成年人读的书是需要精心选择的。

美国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专门设有书评专栏,每年有民间专业团体给大家推荐书。但我们没有这样的机构和人,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十年前我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新阅读研究所”,其使命就是为大家选书,终于做成了这9个书目。

目前“新阅读研究所”还在研制一个新的书目,叫“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每一个学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所有学科再选100种,帮助学生走进学科。这个月要开第一次研讨会,之后推出第一个学科书目,这个书目已经做了4年。这个学科书目完成之后,我的梦想还要做一个“研究书目”。现在倡导中小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比如要学习“环境”方面的知识,就把与环境主题的有关图书选进来。帮助学生在从事专题研究和在主题阅读上提供读物指导。这三套书目——基础书目、学科书目、研究书目,可以构成未来中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构架,也是一个家庭和学校的基本书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教授在看到我们的小学生书目以后,专门对我说,你们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他说以前我出去做讲座,讲完以后大家请我推荐一些好书,我很难。但有了你们这个书目,我就会说请看《造就中国人》,请看朱老师他们遴选的书目。这套书目虽然会有遗珠之憾,但绝没有鱼目混珠。我们“新阅读研究所”会继续努力,为大家不断选好书。

照亮未来:阅读引领精神营养补给和人格发育

尹昌龙:昨天下午在深圳图书馆的报告中,朱先生向读者推荐了《论语》和《世俗的圣人》两本书。不知徐雁教授有何推荐?

徐雁:孔夫子有一段名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此以后,也就有了“诗礼传家”的说法。过去一个中国孩子如何才能走进儒家文化的世界?要通过“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书的启蒙才有可能。那么,经过了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要顺应世潮、与时俱进,那么《造就中国人》这部书及其中的书目,就是一个人读书成长、发育和形成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台阶式的书,是一部非常有益的书。可以通过《造就中国人》里的这些书目来引领我们的精神营养补给和人格发育的路径。因此,把这部“书目之书”,放在推荐的第一位。

第二种书,应该推荐《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和《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一、二辑)这种“授人以渔”的书。因为朱先生等有识之士在全国“两会”的平台上,不断呼吁的关键词就是“全民阅读”。

海天出版社坚持编辑出版“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大家一定记忆犹新,跟王京生先生共同主编的第一辑,第一部书就是《书香传家》,然后是《书香满园》,接着才是《书香社会》和《书香在线》。那四部书的话题都是比较宏观的,第二辑的议题则是具体的,是刚才说到的六部书。如果今年、明年可以再持续,继续深耕、拓展和创新全民阅读,那么从阅读文化学的角度,还可以更加具体化出来不少选题的。

“书香中国”的社会基础是书香家庭及“学习型家长”。只有万户千家和千家万户的孩子,沐浴着中外书香成长,才不会跌倒在读书、求知的台阶上。我看到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书城、到图书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更重要的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提升自己,到远方,到远方高端的地方。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启动新的“五年规划”,我觉得,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全民阅读工作,都需要用新的五年规划思维来做一个前瞻性的计划方案。很重要的一点,要把“书香家庭”的造就、儿童图书馆的独立设置、“书香校园”的构建、公益性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市场型的出版发行行业等,共同设计一个整体系统性的规划。期待在一个新的“五年规划”推动之下,全民阅读深耕、拓展、创新,将会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新的建設高度。因为规划是共识、是愿景,然后才能通过执行、实践,做实做到位。这需要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士,应该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社会文教担当,同时还要有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的理性认知。

朱永新:全民阅读的主要任务还是要继续深化。如何深化?不妨按照从家庭开始,从“亲子阅读”开始,从学校阅读开始这一体系去深化。我始终觉得,阅读对于三类人群最为重要。

第一类人群,当然是孩子。没有孩子的阅读,就没有阅读的明天。我记得当时国家搞“农家书屋”,我说你与其让农民们去读书,还不如把重点放到如何让农民的孩子去读书,把现在的“读书种子”培养好了,未来他无论是做农民还是其他,他一生都会读书。因此,孩子的读书启蒙和阅读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阅读当然从“亲子阅读”开始,父母亲带着孩子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很高兴今天在场的家长,都是父母亲带着孩子或者小手牵着大手走进这里。这非常关键。

第二类人群,自然是教师。教师的阅读,才能真正带动学生的阅读。如果家庭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让孩子热爱上阅读,学校还有补救的机会,还有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可能性,所以学校是阅读最重要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形成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这个问题解决了,学校一半的任务完成了。

当然,还有第三类人群——“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好好读书?因为领导干部要做决策,要引领人们去做正确的事,往正确的方向去前行,领导干部的智慧很重要。同时,领导干部好好读书,就有“上行下效”的社会效应。我记得汪洋同志在广东、重庆都推荐过好书,他一推荐,书城的书就脱销了。领导干部好好读书是有示范效应的。在世界上,国家领导人往往是一个国家的阅读形象代言人。这样才能极大程度地带动一个国家的民众阅读。唯有这三类人群好好读书了,全民阅读才有希望,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刊根据对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从全民阅读看图书馆的义务与责任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全民阅读”视野下少数民族村寨农家书屋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