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华 米师悦
摘要:软件出口能力的大小是表现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软件出口增长率在经历2016年低谷之后,开始由两位数字增长变为个位数字的增长,并开始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数字化转型和云转型提升工程。由此必须解决云外包、建立标准化软件和服务体系、与软件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软件工程师面对人工智能的转型升级问题,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如智能制造、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等提供更多的软件出口和离岸服务外包。
关键词:软件出口 产业现状 云外包 数字经济
作者简介:杜振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主任;米师悦,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核心支撑。一方面,软件技术加速向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育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另一方面,软件技术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给诸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特别是使我国软件出口出现云平台、云模式和云外包等新变化、新模式和新形态,软件业主要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引致效应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国软件出口现状及特点
(一)软件出口现状
软件出口继续呈现增长势头。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中国软件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重点企業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4%,研发投入增长20.4%,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百万件量级,达1104839件,同比增长48.2%。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全行业正在形成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充满活力的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软件的强劲增长推动了出口的发展,2018年中国软件出口虽面临全球政治局势动荡、贸易增速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持续等挑战,但在智能制造、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扩大了全球软件市场需求。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412.27亿美元(不包括嵌入型软件,以下同),同比增长9.8%(如图1)。
(二)软件出口特点
1.软件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协议金额首次出现下降
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继续保持以往的增长态势,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实现出口4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9.8%。发展速度渐趋平稳,仅比2017年增速高出0.08个百分点。从图1来看,2016年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增长的分水岭,2016年之前,皆是两位数字的增长,最高时曾达到2011年的47.36%,2016年下降到最低点2.51%后,2017年和2018年开始了个位数字的增长。但能否继续企稳,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协议金额下降预示未来发展前景不太乐观。从表1来看,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的协议金额自2010年以来出现首次下降,由2017年的571.82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560.89亿美元,下降1.9%。下降幅度虽说不大,但对2019年及其以后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来看,形势比较严峻。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尚需要锻造内力,把握市场动态。
2.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占统领地位,结构升级开始显现
(1)软件产品出口缓慢下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持续增加
软件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流程外包比重稳步提升。2018年的软件出口中,软件产品出口10.96亿美元,仅占2.66%,比2017年下降3.45%;离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401.31亿美元,占比达97.3%,比2017年增长10.19%(表2)。近年来,软件产品占软件出口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占比分别为5.12%、3.45%、3.02%和2.66%。软件产品是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软件开发研制完成后,仅需要较少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复制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软件产品,因此产品附加值较高。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主要集中于低端环节,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大。与软件产品相比,产业附加价值较低,利润较低。由此可见,我国软件出口仍被钉死在国际价值链低端,且越陷越深,向国际价值链高端的攀升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2)软件产品出口和信息技术离岸服务外包结构不断优化
软件按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是特定应用领域专用的软件。系统软件居于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层,其他软件一般都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支撑软件是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提供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评估、运行检测等辅助功能,有时以中间件形式存在。2018年软件产品出口达10.96亿美元,虽然仍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但出口结构逐渐优化。应用软件占软件产品出口额的75.2%,比2017年下降3.3个百分点;系统软件占软件产品出口额的19.0%,支撑软件占5.8%。与2017年相比,系统软件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但支撑软件占比上升5.2个百分点,且支撑软件比2017年增长804.9%,呈现一枝独秀的增长,说明软件产品内部结构在优化。
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2018年信息技术离岸服务外包中,信息技术外包在离岸服务外包中占的比重最大,达45.3%,知识流程外包占37.4%,业务流程外包占17.3%。从业务流程外包到信息技术外包,再到知识流程外包,是服务外包顺次演进的过程,也是知识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的过程。从服务外包异质性的角度来看,知识流程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高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其原因在于知识流程外包在价值链中所产生的增加值最高,且其外包更多偏向于核心业务,所内含的知识技术水平更高。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属于传统的外包方式,其知识技术水平不如知识流程外包。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信息技术离岸服务外包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在知识流程服务外包中,技术服务外包占23.1%,研发服务外包占11.9%,商务服务外包只占2.4%。
2018年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达401.3亿美元,其中软件研发外包255.9亿美元,占64%;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88.2亿美元,占22%;运营和维护服务为52.3亿美元,占13%;云服务外包为4.5亿美元,占1%。云服务外包(简称云外包)是中国商务部第一次进行统计。云外包的核心是资源动态分配,按需服务,低成本解决海量需求。发包商可以灵活选择自己所需服务,在选择外包服务上具有更大的弹性。云服务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统一和即需即用的无缝服务。
云外包使得服务商与用户和合作伙伴形成共生关系,一起实现价值的协同创造。这不仅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更为响应速度的提升和创新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云外包还使外包在众包概念基础上带来云创造,并延伸到制造领域,在云服务架构下预设未来设计制造服务,使制造业从成本导向延伸到设计导向。2018年,中国与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4%,在信息技术服务中占比达30.0%。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解读》,工信部网站,2019年2月1日。因此,云外包在离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中占比虽小,却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中国业务流程离岸服务外包达153.3亿美元,其中业务运营外包服务达83.8亿美元,占55%;供应链外包服务60.0亿美元,占39%;内部管理外包服务9.0亿美元,占6%。
3.软件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总体来看,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目的地比较稳定,仍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目的地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是最大和最主要的目的地国,占出口总额的22.34%。中国出口目的地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28国、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占整个软件出口额的70.09%。其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占29.92%。与2017年相比,五大出口目的地国只有第五位的韩国取代了中国台湾,其他均未发生变化。
4.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前十位省份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占中国承接总量92%,其中江苏最多为238亿美元,占比达27%,远超过第二位浙江13个百分点。浙江、广东、山东分别为118.7亿美元、120.7亿美元、109.8亿美元,分别占14%、13%和12%,属于同一数量级次。下一个数量级次为上海、北京、福建、重庆、四川、辽宁等。分别占比9%、7%、3%、3%、2%和2%,其他省份之和仅占8%。
5.传统企业上“云”加速,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加速迭代
软件出口特别是外包产业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需要在全球构建分工体系,从而产生大量的外包项目。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刺激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需求,使得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市场总量持续扩大。云计算作为新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引发了一场新的生产力的变革,使外包产业链上的利益重新分配。基于“云”平台和“云”模式的服务外包即“云外包”的出现,逐渐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主流和趋势。
云外包的出现,使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加速迭代。从发包方来看,外包的1.0时代是以更低的成本完成企业不愿做的事;外包的2.0时代是战略性或选择性外包;而云外包发展的3.0时代是云计算基础上的按需服务。即客户和外包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通过双方之间的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对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弹性边界、集约生产、柔性服务和无缝连接,即基于云外包基础上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模式。服务外包也从“成本套利”逐步向“智能化服务”提升。
二、中国软件出口中的主要问题
(一)与云外包相关的问题
云计算引发了软件开发部署模式的创新,云外包已经成为未来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方式,成为承载各类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并为大数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但也需要解决如下问题:(1)如何将服务形成动态调整分配的“云”是云外包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2)如何解决海量存储的基础投入问题。(3)信息备份异地存储和灾难备份成为关键。(4)信息安全问题。消费者使用云服务的安全顾虑是推广云外包的核心,云外包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维护包括云计算等在内的软件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将成为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落后
中国虽然在重点领域标准化取得显著进展,国际标准话语权有一定提升。但面向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快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急需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领域,没有一套标准化的系统平台,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规模瓶颈难以突破。要使成本不断降低,标准化的平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云外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它使外包服务从成本套利模式向效率规模模式转变。工信部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制定80余项标准,使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准品牌。只有积极参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化工作,才能提升国际话语权。
(三)与软件出口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
软件无形性和可复制性使软件可以通过上传或下载的方式传送,这种无形的交易方式很容易构成出口管制意义上的“出口”而不为企业所知,由此给企业带来管控上的风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跨国贸易极其发达,另一方面企业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尤其是海外研发机构极为普遍,再加上云技术、平台应用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中国软件的出口管制应提到议事日程。目前中国涉及软件出口管制的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如《对外贸易法》《海关法》《刑法》等,以及《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等。随着中国软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密软件及技术是各国严加管制的对象,各国在出口管制条例中对于加密软件都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标准和申报程序。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EAR)是最为复杂完善的法规之一,是世界上比较独立和完整的法规体系,并且每年会根据总统指令和国会立法随时更新。只有制定健全的和不断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才能保护软件出口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四)软件工程师的转型升级问题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低端的编码人员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信息产业所有环节中最核心的就是“分析”,人工智能基于对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作、用户和客户的行为模式提供预测。分析结果所产生的精准信息特别是对未来的预测信息,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海量数据,不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自我成长,而这个过程就是人工智能巨大的潜在价值。尽管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服务的质量和人性,但是对于重复性任务和处理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比人更加精准。有专家对中国就业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进行估算,显示在未来的20年中,约占总就业人口76%的劳动力会受到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年7月。人工智能是一种破坏性创造,在减少一部分人就业的同时,又创造出大量的就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创造是为软件以外的其他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威胁并夺走一部分低端软件外包业务。软件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也必将影响就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方面的竞争实力。因此,软件工程师一方面需要向国际注册软件工程师方面发展,这是国际执业资格的最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软件业本身与互联网一样,其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国际性。云计算、人工智能都把软件工程师推到了国际前沿,软件工程师的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三、中国软件出口未来趋势及展望
世界软件产业出口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路线主导权、价值链分工、产业生态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都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发展主导权,这给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一)云转型加快,更多的服务部署在云端
“云”计算的出现为软件出口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系统。基于云平台的软件即服务(SaaS)将成为软件商的主流服务。全球服务外包企业云转型的步伐加快,未来的软件出口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企业将更多地“将服务部署在云端”。“云”是一种可以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云外包提供基于云计算的SaaS、Pas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DaaS(桌面即服务)模式的外包服务,无论是BPO、ITO还是KPO,都可以利用统一的云平台,针对客户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云外包服务。云外包的诞生,颠覆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引起外包产业链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云外包通过自身的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征,促进服务商与用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价值的协同创造,并在众包概念基础上形成企业与个人和其他企业等外部机构合作,创造新的商业服务的“云创造”,同时还可以将服务延伸到制造领域,形成设计制造。此外,软件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强化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等核心要素的整合创新,加速业务重构、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实现转型发展。这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反超”世界巨头的一个巨大机遇。
(二)人工智能将颠覆传统软件业的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数字技术,正与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释放出与软件需求相关的项目,促进软件技术快速迭代更新,形成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进而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使全球市场的软件贸易日益高涨。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颠覆传统软件业的生态系统,颠覆现有操作系统、數据库等基础软件模式,改变软件的分发方式和功能定位。目前,许多大公司的常规数据监控和基础设施数据维护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而在更高服务水平上的一些解决方案,如解决代码执行错误或开发新功能,自动化程序亦可以完成40%左右。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颠覆性信息技术,其技术路径尚未统一。中国软件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与技术积累,如果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增强软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有希望实现在部分领域的超越,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进行错位竞争,提高软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软件产品和服务,建立中国软件贸易自主标准和自主品牌。
人工智能与软件集成将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人工智能使用数据挖掘来浏览过去所有的数据,并给出模式和相关性。数据挖掘可以使用的技术和工具更有效率地预测客户行为。中国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以高端工业软件及系统为核心,建立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软件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生态体系。
(三)数字经济发展为软件出口开辟新的市场
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软件有力支撑了分享经济发展,支撑了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智慧交通等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34.8%,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世界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图2),软件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类业务形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软件正在成为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持续转换的强劲引擎。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回暖态势虽然不太明显,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将成为发展新动能,这为中国软件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市场。但考虑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安全的敏感领域,因此,尽管国内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但未来几年中国有可能延续出口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四)工业软件赋能智能制造,将开辟更广阔的软件出口空间
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明显进入加速普及期。随着各国数字战略的实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以“技术+模式+生态”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持续深化。推动软件在工业领域更好发挥“赋值、赋能、赋智”作用,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先进计算、高端存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神经科学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进一步重塑软件的技术架构、计算模式、开发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日益成熟,加速步入质变期。产业竞争由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加快向多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平台系统、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生态体系竞争成为产业发展制高点。今后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继续加快转型调整,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仍然是主攻方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为产业发展新支柱,开源软件持续引领信息技术创新,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智能制造的实现将以工业软件作为核心,并将其作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
(五)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推动软件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枢纽
电子商务是一个跨越所有产业的线上销售渠道,是企业推行数字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有效供给,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繁荣。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2008年的3.14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1.63万亿元,10年增长10倍。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9万亿元。根據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底,大约9.4亿名网购消费者将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花费近1兆美元。根据阿里的数据测算,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12万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为16.44%,渗透率达37.6%,未来跨境电商发展市场空间巨大。根据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和进口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1%和35.7%。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软件服务贸易增长的新枢纽,为软件贸易发展提供新动能。2020年中国软件出口将达到581亿美元。随着全球软件服务要素差异化程度的扩大,国际市场对软件服务的需求亦将不断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件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友仁:《美国软件贸易发展及趋势展望》,《全球化》2018年第6期。
2.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融合制造业推动前沿技术不断释放新动能》, 前瞻产业研究院网站,2019年1月5日。
3.刘多:《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网,2019年2月28日。
5.工信部规划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年第3期。
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7 年)》,中国投资指南网,2017年12月9日。
7.工信部赛迪智库:《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5》,《数字商业时代》2015年第4期。
8.国际商报:《商务部谈中国软件出口面临五大发展机遇》,中国网,2017年6月16日。
9.方春晖、刘良勇、宋献涛:《软件出口管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和分析》,http://www.sohu.com/a/294379160_221481。
10.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网站,2015年3月18日。
责任编辑: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