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审美与用纸讲究

2019-09-10 07:22
中国造纸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用纸国画书画

中国画位列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不仅是世界文化的一颗耀眼明珠,更是具备民族艺术特色的优秀文化结晶。利用颜料在宣纸或宣绢上进行创作的中国画,数千年来一直向前发展,作为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心理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内容上都得到一定的反应。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融化物我,创制意境是其创作的基本理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其主要特征。在创作形式上,与其他画种相比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又各有区别,运笔用墨的变化,多点透视构图原则,诗书画印的融会贯通,使得中国画具备了独特的审美特点。丰富的文化品格亦蕴藏着中国画丰富的审美意蕴。任何艺术的呈现都脱离不了载体的依附,中国画亦当如此。凭借质地柔顺、洁白细腻、色泽持久的特点,宣纸在书画界享有盛名,优良的润墨性使得纸与墨的结合呈现万千变化,画面骨神兼备,潇洒自如,使得宣纸赢得“千年寿纸”的美称。归根结底,有赖于技术材料的支持,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支撑,中国画才在世界艺术门类上熠熠生辉。因此本文结合《中国画审美与文化》的部分内容,对国画审美和用纸讲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中国画审美与文化》,作为一部专门论述中国画审美体系和内涵的专著,在戴旋的辛勤研究下,终于2017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读者带来一场关于国粹的盛宴。全书共由十大章节构成,透过文化的视角详实地记录了关于中国画的文化与审美。在第一章节《国画画道》中,作者论证了“中国画”与“道”的关联,并提出了“明镜察形”的中国古代人物画与“解衣盘礴”的中国写意画艺术的观点。在第二章节中,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章法,包括国画的宏观布局、国画形式与构图方式、气韵与构图等内容。第三章节阐述了中国画是传神写照艺术的概念,大致内容涵盖传神特征的由来,以及在唐宋时期达到成熟、明清时期发展形成个性的历史脉络。第四章节《泼墨写意》中,着重介绍了花鸟写意、人物写意和山水写意的特色、发展以及代表人物。第五章节重点说明中国造型,在这章节中,作者将中国画概括为其属于造型艺术,并把国画造型归纳为虚幻、画外、拙丑、寂寞、荒寒及淡雅六个境界。在第六章节《中国画意境》这部分内容中,作者阐释了意境的内涵,并介绍了意境营造的两种形式。在第七章节中,着重阐明了如何品评国画,涵盖品评的渊源、品评流变与品评再辩。第八章节详细地解释了文人画的渊源,包括文入画、红色文人画、新人文画的基本知识点。在第九章节《画之雅俗》中,作者辩证讨论了雅和俗的分界线,并提出了以典入画和以史入画的两种具体举措。最后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有关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包括创新的历程以及走向风俗和墨彩神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大方向。《中国画审美与文化》一书,材料丰富,论证严谨,对研究中国画审美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形式各异,构成要素亦是丰富多彩。绘画用品和表现手法是国画具有独特魅力的主因。文房四宝結合国画颜料构成全部的绘画用品,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形成了工笔画和水墨画的区别。不同的运笔手法和用墨习惯,画面展现了不一样的效果和意境。国画因选题的差异,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亦有所不同。人物画的主体是人物形象,因此,人物的特质和性格需在画面中有所表现。花鸟画勾勒的是动植物的神态,所以需要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态。山水画主要展现的是大山大河的自然风光,统一和谐的观念常是传达的重点。丰富的构图形式为国画的表现增色不少,虽然没有统一制式,但仍然有例可循。画面的运动趋势在布局时应有所体现;画面有突出重点;疏密结合;虚实结合;简繁得当;注意开合;注意留白对比……优秀的画面构图亦是作者精神思想的展现。

一幅幅国画作品并不是创作者的独有物,画家通过材料与技法寄情于物,使得物象得以富有生命力地展现出来,欣赏者同样可以鉴赏它,双方建立联系的契机便是作品蕴藏的艺术内涵与其审美特点。国画的门类众多,这也导致各个门类之间具备不同的审美特征,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首先,国画具备意境美的审美特点。意境美在中国画创作属于一个较为明显的审美特征,画家通过塑造意境来引发精神情感的认知,使得心灵与情境合而为一。在创作中,画家将现世存在的物象以抽象、虚幻及朦胧化的加工,传达出神圣高雅的意境,以此触动观者的心灵。在国画中意境美机包含外在的自然景象,也容纳景外之“境”。含蓄美是国画审美的又一特征。写实主义在东方审美中并不占主流,中国画非常赞同“遗貌取神”的做法。在思想表达上,中国人相较西方艺术家而言,要含蓄的多,即便表达某一激烈的情怀,少有直抒胸臆的,常常抽离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追求事物本身的神韵与神气。如何鉴赏一幅国画作品,首先要对其“神”进行品鉴,一味追求“形”,则会丧失格调,难以具备深刻的艺术价值。

气韵美是国画审美的再一特征。在国画创作中,“气”与“韵”同时存在,通过自然与人生经历的积淀,传达出画家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展现物象的气韵美。所谓“气”是作品的元气,主要来自于作者和自然结合后的产物。“韵”则指的是外在物象的美感。大千世界是画家的灵感源泉,心存天地,通过简单物象体现生活境界的气韵美,使得作品能够蕴藏深刻的哲理和深邃的思考。出了以上审美特征,优秀的国画作品同样具备一定的音律美。艺术创作不单单是纸上的术文化,画面也不是只有均衡统一这一种形式,跳出宣纸的载体,借助“笔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使观者感受曲艺般的动感和节奏感,产生不一样的形式美,能够让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加深作品的情感表达,强化作品的情韵传达。

我国传统书画用纸以宣纸为主,宣纸因其品质独特,备受书画家的青睐。传统手工宣纸造纸工艺可追溯至唐代宣州辖地,故其历史较为悠久。宣纸制作工艺受书画家影响于明代大兴,最终在清朝达到顶峰。因原料、工艺、产品性能的差别,宣纸有“古宣纸”和“今宣纸”的不同分类。清代及以前的宣纸都属于“古宣纸”的范畴。对书画用纸而言,宣纸具备其他品类纸张不具备的优势,例如润墨性、吸湿性、柔韧性和耐保存性等功能。在故宫博物馆传世的纸本书画历史短至400年长至1700年。之所以能够保存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宣纸具备极佳的经久抗老化性能。传统造纸制浆工艺所耗周期较长,不用高浓度的化学试剂蒸煮,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漂白,植物纤维损耗较少,而且,造纸工艺中用到的“纸药”都对纸张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按照传统造纸工艺生产的纸张基本上都能够耐久不变质。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纸的润墨性。宣纸具备一定的吸附墨粒和扩散墨液的能力,宣纸上极易呈现墨分五色的万化效果,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用于创作写意画的“生宣纸”上。生宣纸吸水性极强,挥笔落纸,墨纸相生法,极易渗化。用于中国传统书画用纸的品种除了宣纸之外,还有温州书画皮纸、龙游书画用纸、四川夹江国画纸、四川洪雅龙须雅纸和河北迁安书画纸等著名纸张。

总而言之,植根于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中国画凭借独特的审美内涵不断向前发展,完整的审美体系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让绘画语言和审美体验得到有机结合。作为书画载体的书画用纸尽管品类不一而足,但都具有特色优势,为中国画丰富多彩的展现添了一笔浓墨重彩。戴旋的《中国画审美与文化》一书,深入论述了中国画的审美体系与内涵,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书不乏学术上的创新,也有理念上的更进,对研究中国画审美和用纸讲究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徐小娟/河南科技职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用纸国画书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可以用纸锅煮面吗?
小小书画廓
2014年全国报业用纸量比上年减少31万吨
国画等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