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艳敏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出题角度分值、题型都在改变。其中的诗歌类题目也在改变,考生要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体悟诗中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并从整体上对诗歌进行鉴赏。备考2020年高考卉代诗歌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重点词句,准确把握诗歌
阅读诗歌的第一步,是读懂文本,理解诗意。高考试题所选诗歌文本丰富,谷欠吐未吐,深沉蕴藉,需要考生去发掘、去思考。
掌握诗歌言语的跳跃性,补充诗意。诗歌的跳跃性主要表现在文字的省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抛开诗歌内容的表层联系,把过去和现在、开头和结尾、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等直接联系在一起。诗歌语言的跳跃性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概括深广的内容,突出诗人的感情、思维的流动状态,读诗如不能鉴赏其跳跃性,则可能造成对诗歌内容、主旨理解的偏差。
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题许道宁画》中第15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尾联“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中省略的内容,一股考生是很难凭借阅读的感觉来直接补上的,只能在平时阅读卉代诗歌时,对诗句内容的省略或跳跃养成一种常识性的认识习惯,填补出诗歌省略的内容,化解疏通诗句表意的困境。“此中”是代词,指代许道宁画,标题表明该诗不仅是题画诗而且是紧扣画作的画面和意境来写的。“吟断”的主语是作者陈与义,意思是他把美好的诗句都吟诵尽了,都与什么不相关呢?补充完整就是画作高妙,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因而这么多美好的诗句没有一句能与这幅画有关联。中间省略了诗人的丰富微妙的心理活动,直接呈现出诗人对画作的结论,所以读懂诗意,不能仅仅只呈现结果,还要推究导致结果的原因,才能准确体味诗人情感,才能把握诗人借画抒情的表达方式。
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性,贴近诗意。袁牧说“诗文贵曲”。诗心亦贵曲也,曲如流水。“诗家语”在表达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思想(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使表达效果理想化,他们就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说,修辞是诗歌的生命,从修辞手法切人就有助于贴近诗句的情感、用意。其中比喻是一种最常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题许道宁画》中14题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这一项考查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难点在“万里”和“小窗”这两个词义的准确把握上。“万里”是指作者运用想象的艺术品鉴手法,从尺寸之画里体味出囊括万里山河的气势和韵味。“小窗”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格,画中的壮阔景观给人错觉,像是推开一扇窗,揽尽天地胜景。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第14题B项,“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考查的是对诗中“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的诗意理解,“田塍望如线”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格,将“田塍”比喻成细长的线,田埂笔直如线,突出了南方水乡的宁静秀丽。
读懂文本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复习中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积累,应学会迁移,整合运用。比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第14题D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是对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理解有误,“等闲”意为“轻易、随便”,与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等闲”的词义相同,“地”则是用其比喻义,由从容站脚的地方引申为理由原则,所以尾联意思是“接受恩惠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自己一辈子都不轻易随便受人恩惠”。再比如2019年I卷《题许道宁画》尾联句意的理解,还可结合陶渊明的诗作《饮酒》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拓展理解,画作与诗作的意境之美,读诗和赏画都有相通之处,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捕捉关键意象,提升解读能力
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诗人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头脑中对一系列的意象作一定的筛选与组合,从而创造出千姿百态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来,并在意境的创造中隐喻着诗人的情趣和哲思。意象与景语密切相容,不可分离。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诗歌的意象,是提升解读诗歌能力的重要途径。
积累意象的文化意蕴,丰厚涵养。卉代诗歌在漫长的时代发展中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比如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等。
2019年北京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同样是题画诗,主要意象是梅,即水墨梅,诗歌夸赞画作不追求外在妖艳,而注重内在精神品格的表现,这又和梅的精神气质相切合。在宋朝,梅花已经成为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符号,宋朝的很多文人都喜欢梅花,在创作中赋予诗中的梅花、画中的墨梅以人的精神品格。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借咏神话,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精卫形象,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人格化的精卫鸟,象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梳理诗歌所用意象,特别是其深层意义、象征意义,诗句含意也就清楚了。
品鉴意象的形态特征,触类旁通。意象的中心是客观的象,“象”的特点则由修饰词来刻画,象中的“意”生动客观地流露在对“象”予以精确刻画的修饰词上,通过诗人描写的意象的形态特征,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形”寓“意”,以“形”品“情”。
2019年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设置的第二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就是一道意象画面题,“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概括物象营造出氛围特点,画面特点、作者情感也随之清晰明了。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选用的意象有岗头、花草、燕子、田塍、白水光、农妇、农夫、白纻裙、绿蓑衣等,着力描绘了南方水乡的大好风光和农民插秧劳作的场景。诗歌题材为田园诗,语言风格通俗浅显,清新流畅,与士大夫间的酬和诗雅丽平整自是不同。
三、巧借艺术手法,领会深层意蕴
全国卷的卉代诗歌题目要求考查鉴赏能力,近几年偏重考查诗歌理解能力,艺术手法的考查时有淡化的趋势,但理解掌握艺术手法,能更好地帮助考生读懂诗歌的深层意蕴,“言、象、意、情、技”才构成了诗歌完整的体系。
对于手法技巧类考题,文本分析不可少。手法技巧题,作答时不宜只堆砌有关手法技巧的名词术语,而要结合诗句简要揭示作用效果,回答“怎么样”,还要回答“怎么写”。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第15题“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颈联选用两个场景:渔乡垂钓,孤雁独飞。一是借典抒情,传说吕尚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二是借景抒情,风吹落叶,秋天归鸿的叫声勾起“我”思乡的情绪,上下旬委婉地抒发“我”若不能位届庙堂,则选择归隐乡野,保持自我高洁之意。结构上属于律诗“起承转合”的“转”,承上启下,由虚情人实景,景中又含情,舒缓全篇的节奏。
对于情感主旨類考题,手法技巧不可丢。诗人创作诗歌之时,就是一个思绪与情感不断流动的过程,只有将“言象意情技”融通连贯,才能从诗歌的精炼含蓄处读懂内涵。
2019年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第三问“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全诗抒情手法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句在后四句,关键词“伤时愧”“苦飘零”“有嗟叹”“去国”,逐一概括梳理要点;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和借典抒情,抓住山水景象特点和历史人物王粲的生平特点即可。
高考试题中对卉代诗歌的考查,既有微观的切入,又有宏观的把握,解题时应树立整体意识,从言语到主旨,从意象到情感,从结构到手法,从而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备考方法。
(责任编辑/詹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