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 邢建华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通过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所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的核心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有助于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
应用题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收集关键信息,并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效果[1]。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一)应用题内容与生活联系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现代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应用题的内容普遍都缺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围绕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应用题内容的挑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在对应用题内容理解的时候产生一定理解上的难度,不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应用题的教学方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灌输与讲解,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等,再加之无聊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能力不强,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单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提倡实行素质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强调以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过于单一,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是将重点放在课程进度上,而忽视了师生间的沟通,大都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回答的方式呈现,学习氛围相对压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各项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教学情境中解析数学应用题
对于大多数应用题来说,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单纯站在应用题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讲解,这样不仅教学方式单一,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去感受和体会数学应用题,这样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相对于一些求和问题,乘除问题,学生更喜欢捉泥鳅的问题,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情境,教会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例如,在教授了小数的应用后,教师可以创设这种情景——让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卖粉笔,白色粉笔0.3元一支,彩色粉笔0.6元一支,另外一个同学扮演顾客去买2支白色粉笔和3支彩色粉笔,最后问同学们总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经常会自己去买东西,这种售货员和顾客的场面学生经常遇见,在实际生活中教会学生解析应用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相应的提高了[3]。
(二)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应用题一直都是一项学习的难点,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还由于学生缺少训练量。很多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一点解题思路都想不到。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学生熟悉运算法则和解题步骤,但是面对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学生需要通过解析题目文字的说明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解题的步骤,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的解析题目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正确,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应用题掌握程度。所以,教师可以制定专门应对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维步骤,让学生在解题时的思路清晰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路,使学生在碰到应用题的时候,养成先读题,再画批,然后画图,最后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4]。
(三)增加开放性应用题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兴趣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不应该是最终的答案,而应该关注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做好一道应用题,而是掌握解题的方法,解决好更多的应用题。教师在解析应用题实例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增加开放性应用题的比例,引导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的解题思路或者是方法,发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兴趣。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学生只需要应用所学过的数学公式和計算就可以得到答案,解题思路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相违背。开放性应用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例如“放学后,兔子弟弟和兔子妹妹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看见家里有 10 根胡萝卜,就问妈妈它们可以吃吗,他妈妈回答说,可以,但是兔子哥哥还没回来,兔子弟弟和兔子妹妹只能拿相同多的胡萝卜,并且还要留胡萝卜给兔子哥哥,请问兔子弟弟和兔子妹妹可以拿几根胡萝卜?”这种开放性应用题不仅可以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应用题的解题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应用题解析中,培养小学生应用题题目的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要懂得质疑,能从多角度、多维度考虑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对小学生思维的拓展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敏.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中国培训,2016(02):284.
[2]丁桂荣. 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0.
[3]杨梅芳.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6-167.
[4]程远彤.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 中国高新区,201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