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发展现状及路径思考

2019-09-10 07:22宋春燕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

宋春燕

摘要: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执行者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代表者,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犯罪率居高不下、暴力袭警辱警现象层出不穷,使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日益弱化,从而导致工作中不断出现推诿,心理压力大而自杀等现象,因此如何有效缓解人民警察的压力成为公安急需解决的为题。从我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状态的现状来说,进行警察心理训练以提升其心理素质是解决问题的不二选择,本文将从警察心理训练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心理训练;警察心理素质;应激心理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3-0001-04

1 警察心理训练概述

1.1 警察心理训练含义

心理训练,是指在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專门仪器、动作等心理学手段,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满足提高作业成绩、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训练技术。心理训练最早出现在病理治疗领域,后来广泛用于体育运动和各个领域。

警察心理训练是指根据警察职业要求,以培养警察职业心理能力、职业专业知识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式,在警察培训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警种、不同等级警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性的对警察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使其达到警察职业所需心理状态的一种训练活动,提高警察身心健康水平与工作能力。

1.2 开展警察心理训练意义

警察是一种特殊职业,是一种高危职业。近年来警察执法被恶意举报,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遭受袭击,辖区民警正常调查遭拒,无良媒体恶意炒作警察执法过程等事件频发,这给警察工作的推进带来不少麻烦对警察的心理造成极大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的职业长期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其身体和心理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和疏导,会随时产生情绪波动直至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一线工作的警察工作中多面对的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之要面对歹徒的狂恶和狡猾,与歹徒斗智斗勇,长此以往警察的耐性得到消磨,长期积压,警察可能会产生厌恶或者抵触情绪,同时出警遭受袭击的警察同样会产生长期受案发时情形折磨的应激反应,长期不给予心理疏导,也采取极端措施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与安全,使自残自杀等现象发生,这也令社会各界愈发关注警察这一相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对警察群体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培养警察职业群体所必需的情绪调节控制、压力管理和挫折承受能力,帮助其建立一个有着正面的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监督和自我化解的心理问题解决体系,提高意志力、自控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风险高、压力大的现代警务工作,更有利于其把握和适应未来警务实战所必须的快速适应环境能力、精准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正确调控心理状态能力。其次,警察心理训练也有助于警察群体达到警察这一相对特殊职业所必须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未来警务实战工作中,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适应工作、完成任务的基础。再者根据中央依法治国方略对公安部门提出的新时代要求,顺应全面深化公安系统改革的潮流趋势,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警务工作者心理训练,有利于培养警察职业群体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升警察职业群体的业务能力,有利于实现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警察行业的执法规范水平,有利于真正提高警察的作战能力,同时警察心理素质的提升,能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对警察执法权威的认可感和信任感,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一定是我国警察队伍培养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现状

我国在警察心理研究方面近些年才展开来,研究水平较低,心理研究主要源于学习外国的经验水平,但在实践中,如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运用更加不足,警察心理训练的相关内容更是寥寥无几,直到2015年2月国家开始部署深化公安改革,警察心理训练才被多数单位纳入训练体系,成为警察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警察心理训练以增强警察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激反应能力为宗旨,以加强警察队伍建设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根本。我国与外国相比发展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警察心理训练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展,各级公安院校和公安系统的警察训练工作也刚刚起步,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全国长效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各组织在开展警察心理训练时对警察心理训练理念存在误区,警察心理训练内容还不完善,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训练教师团队,总体来讲,科学的心理训练体系未形成。

2.1 缺乏长效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

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刚刚起步,学习借鉴了西方警察心理训练的理念,但是只是试点工作刚展开,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并没有延伸到全国各地,我国没有一个公安系统可以全部使用的警察心理训练体系,实践中,各个地区自行探索,自行形成框架,没有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警种、不同警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所相对应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没有实现在限定的警察心理训练体系内容下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

2.2 警察心理训练理念存在误区

我国大部分组织对警察心理训练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他们把心理培训的内容简单的加之于警察心理训练上,对警察心理训练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训练内容过于关注警察职业总体一致性的需要,没有突出警察职业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没有理论与警察出警所面临的危险处境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结合,忽略了不同警种、不同级别警察工作任务不同而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心理素质,或者简单的进行了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设置,没有实质性和针对性,也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根据每个人存在的不同问题而设置适合个人的训练内容。

2.3 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不完善

警察心理训练的内容固定且不全面,多数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的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仅包含一般性、理论性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包括警察认知心理、个性心理、品德心理等,比较片面,同时训练的内容没有结合公安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到对警察个体的关注,所以利用普遍性的心理训练内容来对警察进行心理训练,并没有对警察心理起到提升作用,而是浮于表面的走过场行为。

2.4 警察心理训练缺乏专业教师团队

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期,心理训练教师水平层次不齐,专业训练团队还未成形,没有专门针对警察应激训练的预防和辅导机制,这对我国警察心理训练机制的完善产生极大阻力。目前我国的心理训练教师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源于警务工作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另一种源于公安院校的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他们各自具有优势,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虽然也采取进修挂职等措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心理训练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设计的训练活动往往存在很大漏洞,会影响到训练效果,而且由于受训人数一般较多,每个学员情况不一,复杂多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官在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上往往会加剧问题警察心理压力。因此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警察心理训练体制机制的发展。

3 关于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路径思考

警察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着警察心理训练的完善,警察心理训练也已成为警察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发展较晚,不论是研究的规模还是水平都是与西方国家不可同日而语的。我认为,要想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就必须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机制同时要结合我国警察心理现状,必须加强我国警察心理训练机制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长效警察心理训练机制

现阶段,我国各级公安机关从拓宽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丰富警察心理训练形式等方面出发,来建立长效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我们可以学习英国的警察心理训练体制,主要从自我意识、人际技能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出发,也要包括急救训练、生理训练、成就训练等训练的内容,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训练大纲,提出统一的整体要求,但也要根据警察职责和等级的不同细化训练内容,总的来说,要通过一套长效的警察心理训练机制来提升警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2 明确警察心理训练内涵

警察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为警务活动服务,因此警察心理训练课程的制定、内容的设计都必须公安实际工作相结合,符合警务实践的要求,以保证训练的有效性,不能单纯的滿堂灌理论知识。由于每个警察的工作职责不同,所面临的处境和任务、压力都不同,对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训练课程的设置上应有所针对。同时警察心理训练不能单纯的只包含理论知识上的心理训练,同时还要在体能和模拟实战中有所体现,把警察的心理训练融入到警察的日常行为当中,能够增强训练的效果,同样,心理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心理,通过加强对行为的训练,也能有效提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心理上的自信度,从而高效的发挥实战技能。

3.3 确定警察心理训练内容

警察心理训练的课程的基础是按照公安实际工作需要来安排的,同时兼顾理论和实践,并将二者相互结合。训练的内容要既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根据不同警种设置不同科目。课程的设置应当是层层递进,不仅要具有覆盖面较广的训练内容,还应当包括警察自身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将警察心理应激能力以及职业能力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职业基本心理素质训练作为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

3.3.1心理应激能力训练

心理应激能力是指快速有效应对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异反应从而对自己产生保护或者摆脱困境的能力,心理应激能力训练是为了提升警察在应对极端犯罪贩子、群体性恶性犯罪事件或者在进行案件侦破遇到棘手问题时,增强对自己情绪和现场的控制能力,处理事务从容冷静,在出现应激事件后,对于自己思维和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减少冲击感,保持镇定,对于内在的身心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也要进行锻炼,从而起到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的作用。实战模拟训练是心理应激能力训练的主要办法,主要是模拟公安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模拟外部环境,模拟内部环境,使受训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通过这个模拟过程,增强警察团体的心理素质,锻炼警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等。

3.3.2人际交往训练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工作中不止面对罪犯,面对更多的还有其同事或者普通百姓,因此,人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使警察从认知层面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能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沟通问题并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学习沟通技巧,丰富不同场景的沟通模式探究,并设置模拟现实系统进行运用。通过人际交往训练,能有效的让警察掌握与同事处事技巧、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技巧、对存在顾虑的证人的询问技巧,提高沟通的质量,在在面对同事能团结协作、面对罪犯时不惧怕、在面对群众时有底气。

3.3.3基本心理素质训练

基本心理素质训练是所有自然人应当拥有的心理素质,警察属于自然人,更应该具有更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的考核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性格品质的考察、对认知潜能的大小进行考察、对心理适应的强弱进行比较,此外还要考察内在动力。外在影响行为的好坏是其内在心理健康状况健康与否的体现。因此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应当包括在警察的日常训练中,定期对警察进行测评,重点是对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果断性和坚持性的日常训练,提高警察的警务实战能力,使警察掌握符合职业要求抗干扰能力等基本心理素质。

3.3.4警察专业能力训练

警察专业能力是确定警察心理训练方案的前提基础,警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警察在实战中的心理素质问题,警察专业能力也即业务素质,通常来说,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警察专业素质的重点组成部分。警察作为一个存在较高危险性的职业,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比普通人要更加严格,如果身体素质过弱就会容易导致警察产生疾病,痛处,行动能力变弱,作战能力变低,从而对警察日常办案时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使警察对自己职业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行业里的弱者。身体素质是警察素质的基础,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是作为一个有自信的警察的前提,只有这样,警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提高警察这个职业的总体素质。同时,作为警察心理的一项指标,警察文化知识素质也需要得到极大的重视。宣传部的警察对文书写作和报告要求极高,如果没有好的文笔不能很好的完成警察的宣传工作会对自己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继而产生不良情绪;高超的语言交流能力在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的时候能发挥及其大的作用,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考验警察文化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抓住软肋直击要害快速侦破工作会使警察产生自信,而如果掌握不了交流技巧会使嫌疑人一言不发无法侦破案件甚至刑讯逼供违规违纪则会给警察带来焦虑,因此提高警察专业能力十分重要,训练的计划应以警察专业能力为基础,针对不同专业能力的警察因材施教,实现职业心理素质的普遍培养。

3.4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化的教师队伍是科学系统的进行警察心理训练工作的基础。公安高等院校应加强心理专业教师的聘用力度,公安系统应当强化心理训练师队伍建设,以改善教学体系、公安系统中专业心理训练师缺乏的现状。积极与社会上的心理机构进行有机合作,聘用专业训练师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对当前的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专业培养,努力构建具备科研、教学、实务能力的警察心理训练师资团队。我国各级公安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加快警察培养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心理训练教官制度,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心理训练教官培训工作计划,规范警察心理训练教官培养的各项工作流程,保证科学高效的专业素质,为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保障提供坚实后盾。其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选拔高素养的专兼职教官,着眼于公安系统训练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战化,结合各级各地各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坚持择优选拔、规范考核、服务实战的原则,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工作,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心理训练对提高警察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绩效的效果,不断促进我国公安心理训练工作的不断完善进步。

4 结语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升警察心理素质对适应新时代警察发展要求,提升警察执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西方先进训练方法,建立警察心理训练长效机制,完善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内容,对警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警察心理训练这艘大船刚刚启航,有着广阔空间等其前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总碰到各种荆棘,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警察心理训练理念和方式,对我国提升警察心理能力和对整个公安队伍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2]陈真,郑友军.警察心理素质及其训练[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22.

[4]郭文晋.警察心理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9.

[5]皮华英.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初探[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1(3):125-128.

[6]张佳佳.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现状及展望[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24(03):83-87.

[7]丁勇.關于构建公安高等院校警察心理训练体系的几点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27(3):133-137.

[8]曹斐.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训练课改进对策——以新疆警察学院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28(6):105-109.

[9]韩海扩.警察心理训练及内容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报,2012,27(01):112-115.

[10]刘援朝.对心理训练在警察培训中应用的思考[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1(2):18-21.

[11]何牧:公安民警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新模式[J].Police and Justice,2017(3):7-11.

[12]王哲.论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2):16-19.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
探析初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浅析小学阶段乒乓球训练
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负荷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