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在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指引下,创设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开展民间艺术大师进课堂、传统手工艺培训进校园、名优企业综合实践基地挂牌培训、传统文化节民间美术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力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学生心田,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工匠精神;创新
一、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的实践背景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2011年起,南山小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南山区教育局《体育、艺术2+1+1项目》文件精神,把民间面塑制作列为一项学生艺术特长培养,纳入学校艺术课程体系,在四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面塑制作课,聘请民间艺术大师到校指导教学,开展了面塑制作学习和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形成了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常态化,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平台。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5年,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组织美术教师、民间面塑艺人成立了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工作坊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专注与耐心、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民族气质。2016年,增加了三年级每班每周一节面塑启蒙课和校园“四点半”工作坊实践提高班。
二、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的实践经验
1. 面向全体学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面塑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正有此优势。面塑以生活中常见的面粉为主要原材料,具有色彩丰富、体积小、便于携带等特点,随手就能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鉴于此特点,南山小学组建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把面塑制作纳入校本课程,融入学校的艺术课程体系之中,并制定了星级评价标准来激励学生学习,为工作坊课程的全面普及和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
工作坊结合校园“四点半”实践课堂开设面塑制作提高班,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有制作特长的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和平台,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育人为本。工作坊组织美术教师编写的《面塑启蒙》教材,注重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制作为主。学生们在学习面塑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面塑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验到传统的民俗文化,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活动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也是学生应具有的优秀品质。为让学生体会到“匠人精神”这一可贵品质,工作坊联合学校工会组织开展了“中秋手工月饼制作”“和融校园庆端午,五色新丝缠角粽”等形式多样的面塑制作和民俗活动。
工作坊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定期邀请民间面塑大师鲍沪生来校授课。学生们在课程中体验和学习民间艺人制作面塑的全过程。他们准备面塑材料,到市场选择合适的面粉,参与加工和面、材料染色、后期储藏,以及调节湿度、温度,调配色彩调配等多道工序,经历了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在面塑捏制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领悟到什么是“工匠精神”。
三、中華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的创新成果
1. 小课题引领学生探究,工作坊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一改传统的技能传授方式,关注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申请并立项了“深圳市2017年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中华传统民间面塑设计制作研究”,目前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学生对面塑的民俗文化、面塑的起源、面塑的材料、面塑的题材等作了资料查阅、实验比较等深入研究,定期举行小组成果汇报和面塑制作展示,这既是学生自主探索面塑制作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传统工作坊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
2. 教师研究项目式学习,注重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
推动传统工作坊学习方式改革的同时,美术科组加强工作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培养,参与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教授指导的“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研究”课题,工作坊负责人张玉剑老师申报了“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民间美术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工作坊师生课题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来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在注重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同时,融入了品德、信息、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素养。在设计方式上,利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设计出贴画式面塑,结合3D打印技术处理、复制面塑造型,消除了传统面塑作品易发霉、易开裂、易褪色的缺点。高科技和传统技艺的项目式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民间面塑的发展和技术革新。
3. 发挥名师辐射作用,以“过程体验学习”为主要模式
南山区美术教研员高永胜老师提倡在美术活动中实施“过程体验学习”模式,即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营造身心愉悦的环境,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互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乐于体验,积极进行创意实践和做出美术表现。
工作坊在实施“过程体验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联合高永胜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张玉剑名师工作室开展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学校还特邀深圳市南山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民忠老师来校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进校园培训活动、民间美术展演活动,举办艺术节、传统文化节,参加区美术教育特色工坊展演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南山小学浓厚的和融校园文化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田,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
四、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的实践成效和反思
南山小学自2011年开展中华传统面塑实践以来,根据国家、省、市、区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坊建设,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拓展了美术教学资源,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坊多次参加省、市、区的作品展示交流和艺术展演,获得南山区艺术工作现场会美术特色工坊展演“优秀组织奖”;被评为南山区美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2017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立项课题得到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采访,以及《南山教育时报》《南山教育》《蛇口消息报》《南方都市报》的广泛报道和好评;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2018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优秀组织单位奖”;被选送参加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面塑作为民间传统艺术,有其历史性、群体性、民俗性和地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的融合,这些特点在逐渐淡化,在将来如何为学生设置有效的亲身体验生活场景,传承面塑习俗文化,是我们将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很多城市学生没有民间生活体验,如何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传统面塑学习,大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京生.论工匠精神与民族复兴[D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510/c1003-28339688.html,2016-5-10/2018-5-15.
[3]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