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在于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在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參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有位姜老师“不讲之后更精彩”的课堂故事很耐人寻味。
那次语文课上,姜老师正飞溅着唾沫星子讲得十分卖力,忽然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学生都听会了吗?她随即提问了一个学生,回答她的是沉默;又一个,答非所问;又一个,嘟嘟囔囔,不知所云。还有比这个结果更糟糕的课堂吗?还有比这样一个教师更失败的教师吗?一股无名怒火星火燎原般地充满了姜老师的胸膛。她一下将卷子拍在桌子上,生气地说:“既然你们不愿听我讲,那就自己学吧。”然后就走到教室一角生自己的闷气去了。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同桌之间开始窃窃私语,接着是前后桌同学,先是小声讨论,继而变成大声争论了。姜老师很好奇他们在讲些什么,就不动声色地走到一组同学身边。原来他们在讨论散文阅读《破碎的美丽》最后一个题目的答案。题目是“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20字。”这是道主观题,学生只要举出一个名人,说说他们自身遭遇的坎坷和不幸,再谈谈他们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了。
只见王善鹏面红耳赤地说:“我认为那些‘优秀灵魂’指的是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像写《离骚》的屈原,著《史记》的司马迁。文学作品或电影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更没有说服力。”
话音刚落,王光明便抢过去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都有着惊世骇俗的破碎之美。虚构的人物怎么就没有说服力了?”
“还不服?”王善鹏指着王光明的卷子说:“如果你说的是对的,两分的题为什么只给了你一分?原因在哪里?”
一听这话,王光明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蔫巴巴地说:“我怎么知道,那得去找老师。”“不用问老师,我知道原因了,”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思考的别永成忽地站起来说,“请看试卷,这个题目的要求是让我们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你只是干巴巴地概括,缺乏生动的描绘,能不给你扣分吗?”经别永成这么一说,两人都愣住了。
“举个例子说吧,比如说任长霞的破碎之美,就得这么说:人民的好公安任长霞,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她扫黑除恶,确保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人固有一死,任长霞的死重于泰山,她把生命化作了一颗最明亮的星,永远闪烁在漆黑的夜空。另外还有牛玉儒,还有抗‘非典’的邓练贤,还有……”
别永成掰着自己的手指头一一列数着,神情激昂,颇像一个“指点江山”的领袖。
几分钟后,他们就改好了自己的答案。姜老师拿起王光明的卷子,上面写道:“我永远忘不了抗击‘非典’的英雄邓练贤,他因为救治病人,不幸倒在了‘非典’面前,倒在了救护的第一线。他那种临危不惧、待病人如亲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他留给自己的是不幸的人生,留给世界的是永恒的美丽。”看着这充满灵性的答案,她满意地笑了。
想想以前死板的课堂,再看看学生现在的表现,姜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以前校长大会小会讲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甚至说谁代替学生思考和表达,谁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终生发展,谁就是学生自主、健康、快乐成长的罪人。可自己对此充耳不闻,心想把什么都交给学生,那还不乱了套,费时又费力,所以,就对课堂改革敬而远之了。如今姜老师体会到了自主课堂的妙处和探究世界的精彩,明白了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强、对探究性学习感兴趣的特点。学生不愿意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而愿意在未知的情景中探索,寻求发现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只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才能使他们产生疑问,才能使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碰撞中灿烂地开放,才能产生比“破碎的美丽”更美丽的课堂。
不讲或者少讲之后,怎样把以前靠“讲”所完成的知识传授任务内化为学生的智慧?潍坊的教师们说,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教师不讲或少讲之后,学生的表现反而更精彩,那么,教师就要精心组织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空白”艺术
声音中的“空白”——在进行重要内容的讲述时,有意识地通过声音的短暂中断,以引起学生的凝神静听。
讲解内的“空白”——在教学时,讲授内容中应留出一部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特别是学生自己容易理解的问题,不该由教师全盘包办,应留出空白。
赞扬里的“空白”——在赞扬声中留下一处“空白”,以便使学生冷静下来,察觉不足。
结束时的“空白”——在教学活动完结之时,向学生指出留下的“空白”,如解法之外的解法,说法之外的说法,可引起学生进一步探询的兴趣,培养其独创精神和开拓意识。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发学生“开讲”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经懂的问题,原则上不讲,但要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对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对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通过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要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学生不会“讲”时,教师要引“讲”;在学生只会“浅讲”时,教师要导其“深讲”;在学生“误讲”“乱讲”时,教师要“导航拨正”。
不要等井水干了的时候,才懂得它的宝贵;不要等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不能多讲话的时候,才去不讲或少讲。要做一个渊博的“无知者”,时刻想着怎样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只在关键的时候露一手,这时,课堂教学的精彩才会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