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芳妹
摘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创设精彩生动的课堂情境。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其信息储存量丰富、变换速度快等优势,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地反馈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基于以上背景需求,笔者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数学 课堂情境教学 应用探索
引言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越来越深,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并创设出生动、形象、高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以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分析了当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用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意义
1.激活数学思维,激发求知欲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数学课堂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它不仅数据信息储存量大,而且变化速度快、视觉听觉效果好。基于以上优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如白板、网络、iPad等将过程与概念、情境与生活有机结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先使用多媒体快速展示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平面图形,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接着出示梯形并提问:“你见过这种图形吗?你会求它的面积吗?”学生迅速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出了多种计算梯形面积的可取方法,我不断地对他们提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2.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运用能力
过去,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受很多条件制约,数学教学只能借助数学教材、极少的教参、一些简单的教具,数学课堂很容易演变成说教式或灌输式的被动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把一些刻板的知识转变成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数学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如果只依据教材,采用说教式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圆的周长公式,但时间长了,他们很容易忘记,因为他们对公式不能“知其所以然”。对此,笔者先请学生们对圆的周长展开讨论,“你打算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并用一段视频展示学生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创新思维的乐趣。
3.使概念生动化,让课程简单化
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将生动、直观的画面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理解。为此需要我们运用视频、动画等动态的信息来使学生加深印象,把需要记忆的概念牢记于心,在课堂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快速变换图形、动态演示等手段,对数学概念进行巩固和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加简单。
二、现状
1.喧宾夺主,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而且丰富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需要明确的是,信息技术为情境的创设提供服务,而情境教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具体内容,不应把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必须使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不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热闹、方法上的多样,而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事与愿违,创设情境不达意
精心创设的情境如果不达意就如同人行走在一团迷雾里,难以辨别前行的方向。信息技术包含的领域广泛、信息繁杂,教师在选择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手段时,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时忽略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那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宛如一团“迷雾”,困住了学生,让他们“雾里看花”般产生了对数学知识的迷惑,不仅没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反而妨碍了学生的进步。
3.力不能及,运用能力不够
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仅局限于小视频、音乐等形式。在情境教学中要使用多种形式,不要把大量无针对性或针对性不强的信息加进来,否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冲淡了数学课堂的目的性。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避免让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演讲舞台,或变成一场孤零零的“多媒体秀”,注意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创造真正的“生本”课堂。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三、措施
1.借用常见生活实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含很多抽象性較强的概念和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内容,如果不借用一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帮助理解,学习难度较大。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学生熟悉的情境,配合课堂现场,使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需要大量的生活实例,笔者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电梯楼层、微信红包等),并将有关图片或视频整理出来,当堂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体会负数、正数以及零的本质属性。在这节课中,信息技术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优化了教材中的情境架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渲染氛围,创设游戏、实验等情境,在愉悦氛围中提高效率
对小学生来说,最高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游戏、实验等。如果教師将课堂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游戏的方式组织呈现,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口算》时,笔者设计了“帮小动物找食物”“开火车”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强化口算方法、寻找口算技巧、训练口算速度。游戏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了让学生快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吸人眼球的导入情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认识直线》时,笔者先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当孙悟空拿出金箍棒,说一声:“变!”时,将视频暂停,极大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并提出一个问题: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变成什么样?这一熟悉的画面快速将孩子们带入课堂,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接着一段一段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无限延长的意义,为认识直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在学生的意识和心理上制造一些冲突和疑问,激活数学思维,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得到“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同理,学生也明确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度”,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有人问:“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呢?”孩子们马上在小组里展开讨论,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5.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情境,在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数学课本已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形式,它早已变成集声、图、像三者于一体的动态教材。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演变情境,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加快了教学环节更新的速度,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灵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动态演示过程,先出示一个圆柱,再出示一个和它同底等高的圆锥,用沙子装满这个圆锥,并将其中的沙子倒入圆柱里,经过三次反复操作,揭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获得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动态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锥体积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时间有限、精彩无限的美好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创设出精彩高效的教学情境,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深的应用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发展之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