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静
撒娇和“作”究竟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晚上睡前和孩子讨论的话题,以前睡前不是听英文,就是听故事,但这一年来,我更愿在睡前和她聊聊天。
我为什么要和孩子讨论撒娇和“作”这件事呢?我常常想,要给孩子在童年建筑起更好的爱与被爱的基石,让她今后走过青春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密关系的时候,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她很爱撒娇,于是我问她:“你觉得撒娇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她的答案是爱。确实如此,“作”是撒娇的“递进级”,但很不一樣。“作”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些表达不出来的不舒服,而且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的爱,甚至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单方面的索求。“作”的对象一定是那个你非常依赖,也知道对方爱你的人,当你有负面情绪时,你会用对他(她)有攻击和否定的方式来表达,通俗一点说,就是横竖都不好,横竖都是对方的错。
那“作”以后,情绪会好吗?有时候真的会,无论如何,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心里会舒服很多。但有时也不会,尤其在对方没有接纳,指出你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有不被爱、不被接纳的感受。
“作”不是好的表达,但是,是我们在建立亲密关系时都会遇到的过程。
学会好好表达很不容易,尤其对孩子而言,可能要花上很久去学习,去反复操练。当然,孩子也可以保留他们的一点点“作”,因为我也知道,当孩子累了,不开心了,不能那么理性疏导自己的时候,真的是有这样的需要的。
(摘自《文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