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摘 要:新课标的改革提倡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当下更适用于课堂,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受到较为显著的积极效果。因此,本文就多样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样教学;理解能力;激发热情;锻炼能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司空见惯,这样的课堂没有创新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当前的课堂主张多样化教学,这样的主张不仅符合时代特征,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班级现状、学生特点等制定教课方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让学生相互讨论、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其协作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多样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结合实际,辅助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但在教学过程中这项艺术也要基于实际。一切的教学方法都要结合实际,因为教师面向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从实际出发,易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讲都需要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并辅助学生理解。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本节课具体的小目标,并且要安排针对性的练习,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辅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另外,提升教学质量,除了要结合实际以外,还需要教师自己每日进行教学反思,多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这一节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概念,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实际操作来学习角。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准备出一张纸,同时我也准备出了一张纸,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我让学生动手量出60°的角来,然后折一折,实际的操作可以辅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接着,我带领学生折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锐角与钝角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及三角板。
二、相互讨论,激发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便是激发学生的热情。相互讨论作为一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兴趣这一方面具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效应用,相互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相互讨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课堂中碰撞、反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总是对各种讨论充满兴趣,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这一节时,因数与倍数对于初次接触的小学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在引入新课时,我用团体操表演来导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了一个团体操站队的情景:第一排站了3位,第二排站了6位,问第二排的人数是第一排的几倍。这道题涉及的数字较为简单,课堂上许多学生都说出了正确答案。在引入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相互讨论的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让学生讨论找出2的倍数,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再找出4的备注,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培养协作意识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双人或小组活动,许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浪费时间耽误课程进度,所以在课上直接讲解知识,不给学生实践的时间。这种现象虽然没耽误课程进度,但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可以更好地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在与同龄人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彼此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是与同龄人合作,所以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使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意识方面都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教授《趣味拼搭——观察物体》这一节时,我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座位次序分了若干小组,并且,在这堂课之前我已经让学生准备了许多小正方体。课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首先,我用PPT演示了一个正方体搭起来的立体不规则图形,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并动手摆出一个相同的图形来,学生们开始动手摆放小正方体。在每一个小组摆放完毕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每个人正对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呢?班上的学生回答的不太一样,这是因为从不同角度看上去,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我让小组内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一面画下来,组内讨论,理解知识,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四、任务教学,锻炼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一切都好奇、容易被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事物所吸引的时期,这是任务型教学是目前流行的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该学习任务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该方法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对于陌生的知识点,学生不可能完成一次任务就完全掌握,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联系教材,制定一个与上个任务相关的任务来重现知识点。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走近动物园——简易方程》这一节时,方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它考察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我先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即自主预习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这個任务是在教学之前应该完成的,十分考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只有完成了预习这一项任务之后,才能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它能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为接下来的任务完成打下基础。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一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后养成常反思的好习惯,反思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反思上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多学习,把教学真正变得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
[2]刘久成.学科任务导向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要素[J].小学教学研究,2017(22)
[3]邹湘晖.乘“多法”之舟 创“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的乘法多样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77.
[4]彭磊山.基于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8,7(1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