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勇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肥胖患者逐年增多,其中,少年儿童肥胖占很大的比例,由于身体形态的改变,对学生参与体育、体育行为造成不良的影响,自卑,封闭的心理倾向尤为突出。
我认为减肥应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学校做起,所以对引起中学生肥胖原因,参与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等方面展开调查,以促进学校肥胖学生更有效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
影响肥胖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有:①学习紧张课外作业很多,几乎没有自己可支配时间。②不同体重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认同程度有差异,体重超重和I度肥胖者大多认为锻炼能增强体质,减轻体重;II度及以上肥胖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点帮助,但对减轻体重无多大作用。③肥胖者自尊心特强、特敏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所以,不愿成为同学议论的对象,特别在体育运动时更不愿将自己最丑的一面展示在同学面前。④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双休日还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没时间参加锻炼。⑤大多竞赛机会都是体育尖子生参加,肥胖生没机会,导致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淡薄。⑥无人管理,不参加体育课不作旷课,还是照顾的对象,将体育课时间用来学习。
据专家研究,造成人体肥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幼年肥胖,内分泌失调、水平低的基础代谢率,摄取过多热量等。调查中发现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饮食并无明显差别倒是在身体运动形态中差别显著,也由此考虑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身体活动,所以以运动减肥,控制食量为主导思想,由静力性与动力性练习相组合,侧重有氧运动,在运动量符合年龄生理、心理要求运动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强度中等,为了增加效果,在饮食上给予一定的辅导与建议。
少年儿童发胖年数不长,肥胖类型以全身性肥胖和腰部肥胖为多,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的消耗,体育活动都要有静动练习组合,以全身性锻炼的肌肉训练内容为主,通过训练提高心搏能力、反应能力及柔韧性,以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消除赘肉,每堂课练习保质保量的完成,锻炼过程中约每分钟可消耗能里6-9卡。运动后饮食也有一定的要求,喝水不能随自己所愿,要小量多次饮水,每天喝水总里约5大杯,喝不加或少加糖的低脂或脱脂牛奶500m1,不吃零食,主食以清淡为好,少吃肉类,每餐七成饱即可。
运动量的确定因人而宜,符合年龄要求。由于课堂上不具备器械检测条件,因此把运动心率、学生的自我感觉、体重变化、教师的课堂观察作为按排运动里大小的依据,每堂课运动心率控制在阈限内负荷,最好是在130次/min 左右,并保持 3-6分钟。一般情况下,锻炼过程中心肺功能发挥最大能力并保持到一定的稳定程度需要3min左右。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我主观感觉,增强减肥效果。掌握好运动量,运动时间,适度的量和良好的上课环境可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对于学生的自我主观感觉,教师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表现得到:①运动心情:心情好时,表现出有自信心,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若心情不佳,则情绪低落,厌烦运动,甚至会放弃。②饮食:凡是参加体育毅炼的人,其能量消耗比一般情况下有所增加,食欲会变得好起来,想进食且食量大。如果运动后不想进食,则表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或自身的健康状况不良。③睡眠:入睡快,深而少梦是有良好睡眠的表现,晨醒后头脑清醒,精神状态好,否则,就会变现出入睡慢,易做梦,睡中易醒,日间无力,嗜睡,精力不集中,易疲劳等睡眠失常。④身体感觉:正常时,身体无不适感觉,自我感觉良好。若运功中或运动后异常疲劳,有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时,应详细记录。⑤排汗量:正常情况下,出汗量,尿量均无明显变化。当疲劳或某些功能不良时,就会出现轻微活动就大量出汗的现象。
教师应建立学生基本档案,完整记录学生具体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身体状况,从效果中反映出體育活动是否合理,便于调整与制定下一阶段课堂计划。主要记录:①肥胖类型,分组情况,运动项目,运功时间,主观感堂,客观感觉,计划完成情况,训练量和测验成绩等。②其他记录:出勤情况,受伤情况,中断运动时间和气象条件等。③教师或医师的评语:用于指导锻炼方法,运动量,运动损伤和某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