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玉
摘要: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语文老师应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享受经典阅读的滋养!
关键词:人手一本 批注阅读 充分交流 歇后语 论人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阅读高雅精深的名著,是一种须有良师指导才能掌握的艺术,而这种艺术是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掌握的。一旦养成看经典的习惯,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阅读经典名著是多么令人陶醉。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我决定以《三国演义》为例,抛砖引玉。《三国演义》是我自己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它描写了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兴亡盛衰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而少儿版的《三国演义》语言更加浅显易懂,也更适合青少年阅读,可以让他们在了解历史名著的同时,从中获得阅读快感。我决定引领三(4)班全班同学来读这本经典名著,具体做法如下:
一、人手一本,阅读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请班级家委会购买少儿版《三国演义》,人手一本,保证人人都有这本书,便于全班同步阅读、积累、交流。每天的语文作业一定不是那大量的习题,这样太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了。语文作业是按书中章节布置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将书中的章节多读几遍,或者拿自己能找到的原著来读。阅读时,把当天阅读章节中的好词佳句在书本中标注出来,并选精华摘抄在积累本上。一定要积累自己印象深刻的好词佳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下来。让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时保证有积累,阅读交流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说起。
二、以身示范,引领阅读
让学生与名著之间架起桥梁,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要使课外经典阅读的指导更加有效,教师自身应“读万卷书”,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只有这样,老师能才作出表率,形成榜样,用阅读引领阅读。我校每天有半小时的大课间阅读时间,在这个宝贵的时间里,我会抓紧时间与学生共同在教室里,捧着一本《三国演义》,认真地阅读。当学生看到老师对这本经典这么专注,如果着迷,已经按耐不住地阅读起来,享受着名著的滋养。
有时候我会把学生特别喜欢的章节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适时加一番渲染。让学生在阅读和倾听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语言文字构建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其中的乐趣是在影视作品中享受不到的。
三、批注阅读,充分交流
上学期听了中学部晏老师的一节批注阅读公开课,我获益良多。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初中生能进行批注阅读,我想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一样可以。我就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批注阅读。
首先,学习关于批注阅读的基本知识。我准备了关于批注阅读的PPT,传授给学生批注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批注的内容、做批注的方法、常使用批注符号。 学生只有学会了批注阅读的基本知识,才会在书本上着手进行批注阅读。
其次,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发挥批注阅读的能量,分享批注阅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在读了写刘备的长相的一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就在这段话旁边,王*馨同学写下了一句:“刘备真是个美男子。”其他同学非常认同王同学的观点。孩子们感受是多么真实而鲜活呀!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
四、猜歇后语,再论三国
我让学生搜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让学生交流了一节课。学生自己上讲台写下前半句,让其他同学猜后半句,在猜想与对照中对书中的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学生在阅读时的感受与这些歇后语相融合,津津乐道,学得特别兴奋,兴趣浓厚。
五、品评人物,塑造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非常多,个个被作者罗贯中塑造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学生在阅读过后,自己对书中人物的形象有一定的认识和看法。我又常放手在班上用语文课进行三国人物形象交流。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事件、情节、语言、动作中品味出来的。比如探讨刘备的人物特征。有人说刘备长得帅呆了,是个美男子;有人说刘备很仁德、对自己统治的地盘的百姓都挺好的;有人說刘备善于招揽人才,特别是三顾茅庐显得特别有诚意,但书中诸葛亮塑造得太神奇,显得刘备有点无能。
对人物的评价,在学生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无需我的引导,书中人物的形象已深深植入学生心中,愈加血肉丰满。
六、巧用媒体,领略风采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读到《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时,班上先进行这一章节的阅读交流,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形象。接着我播放了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关于草船借箭的片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画面,形象而生动。巧用媒体,领略人物风采,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增加了美的享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生活学习,三国味浓
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也常常冒出几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台词呢。隔壁班在上音乐课,语文课上好几位同学都伸长了脖子,尤其是魏*阳同学都站起来往外看。我在想着怎么提醒一下他们。我请另外魏*阳同学的同桌用自己的话提醒魏*阳。她说:“魏*阳同学,你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魏同学和其他想开小差的同学都立刻专门听讲了,效果真是杠杆的好!
上周我校举行拔河比赛,如此鲜活的写作素材不能浪费了。一个孩子的文章中写道:“XX班同学早早就站好队形,信心十足......可最后这个班却输掉了比赛,真是’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这一次引领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虽然学生年龄小,没有完全吸收到原著的精华,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厚积薄发,在读名著中积累语言,在读名著中感受文化,在读名著中培养习惯,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的经典阅读,我深信学生一定能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高佩玲《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传媒,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