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材阅读材料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2019-09-10 10:48王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生物学观念核心

王敏

【摘要】 继教育部提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理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引领着生物教学新方向。高中生物教材阅读资料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极好素材,它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引领建立生命观念、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阅读材料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59-02

0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趨势,兼顾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生物学科如何发展课程价值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高中生物教学的辅助和延深,在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中均穿插了各种阅读材料,如:“科学家访谈”、“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分析”等。这些阅读材料很好的渗透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可作为落实教育改革新理念的落脚点。

1. 引领建立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的观念认识。高中生物学课程主要包括结构和功能观、物质和能量观、系统观、遗传与变异观、进化观、信息观、生态观、稳态和调节观等。学生多年学习后可能忘记了生物学具体概念但若帮助构建生命观念则有助于对自然界的科学理解,它是衡量学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尺,在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处于中心位置。

观念一般较为抽象,在教学中需教师通过具体的事实帮助建立观念。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正是对课本正文的补充,丰富的人物介绍、探究历程、科技呈现、与社会联系等若巧妙的穿插在日常学习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如必修一“资料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从解剖学家对人体的观察到显微镜的发明到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发现细胞再到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如此一步步的科学探索历程的呈现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初步建立统一性的生命观念。再如人教版必修三“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中提到动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同时发现许多生命活动如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从分子水平、器官水平再到宏观水平,稳态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此阅读材料从微观到宏观,梳理出对应的概念和事实,注重知识整合,将对稳态与调节的生命观念的领悟渗透其中。

2 .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良好素材

生物学是门自然学科,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原理、规律都是人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产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囊括所有生物,所依赖的环境又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环境生物也具有多样性,生物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且随着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生物学事实性的知识,更要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有利于正确认识分析事务,提高面对新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应积极发展科学思维,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和规律。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有效的探索方法,也是人类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和未来生活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相互结合,也是高考命题中的常客,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如:……原因是,……判断依据是,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科学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方法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形式体现出来。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如“科学家的访谈”、“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版块包含有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思路、技术手段等,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素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科学前沿”《组装细胞》以文特尔对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破坏一个又一个的基因看哪些基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终于筛选出300个对生命活动不可少的基因,并试图用细胞膜将其包裹起来,有关实验还在进行中。对于是否能够成功组装生命还在探究,但是该阅读材料让学生领悟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熏陶。再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们大多能做出来但是有的学生考完后却不知道该内容完全来自必修二教材的选学部分。这些阅读栏目完全出现在课堂上是不现实的,但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和探究的热情,可通过让学生课内外自主阅读,充分挖掘其价值,体验科学家的思维和探究过程。

3.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一份子,应对生命现象、社会责任做出合理分析判断并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社会责任要求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教材中的这些阅读材料都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如必修三“科学·技术·社会”《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关注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必修一《酶为生活添姿彩》;关注健康如必修三《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让学生认识到毒品是危害国家、危害人民、毁灭自我、有百害无一利,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给家庭带来经济破产、甚至家破人亡,给社会带来不安和混乱,我们应该远离毒品。《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通过对艾滋病的介绍、目前的现状、以及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让学生更多、更详细的认识这个谈“艾”色变,闻“艾”丧胆的真面目,也让预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学生的灵魂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关注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提高民族自豪感,同时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立志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如人教版必修一《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话》中问到: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你们是怎么想到做这个高难度的课题的?”邹院长回答:“没有,只是凭一股热情。当时大家就是有一个愿望,做出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必修二《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与杨焕明教授一席话》中问到:“您怎么想到要做水稻基因组的测序”,杨教授回答到:“中国是农业大国,全世界约有30亿人以水稻为主要粮食,测定水稻基因组的序列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知识报效祖国,其博大的胸襟让人尊重。同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吃大苦、耐大劳品格的传播都有利于帮助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些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让我们充分挖掘科学史料蕴藏的宝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生物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①②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生物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必修①②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恩山.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J].生物学通报,2018,53(1):18.

[4]吴成军.试论科学思维及其在生物学科中的独特性[J].生物学教学,2018,43(11):7-9.

猜你喜欢
生物学观念核心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钓鱼的观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