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2019-09-10 14:23:09张妮何慧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信息化

张妮 何慧

摘  要:新时期,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十分关键,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要有效结合大数据背景,积极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有效的研究,进一步对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界定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实践研究,总结了如何运用大数据有效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6-0119-03

Abstract:In the new era,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actively use big data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fu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effective research,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practical research,it effectively summarizes how to use big data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further research,it can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Keywords:informatization;big data;information literacy

0  引  言

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要重视结合实际,积极制定更加完善的培养途径,从而才能促使学生日后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1  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界定与内涵分析

1.1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本质

大数据是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技术之一,与信息内容互相关联,通过对大数据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以及了解,从而达到通过大量数据获取相关的信息内容的目的。所谓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记录以及定调,而所谓的信息,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深入研究,获得相关内容。在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意义以及价值在于,由于数据的量相对较大,所以其中蕴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数据的准确性更大。这一点在目前高职教学过程中尤其突出,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筛选、分析,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回馈。同时,当前大数据的媒介更为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文字信息以外,包括图片在内的各类信息也可被纳入大数据时代。

1.2  学生信息素养的界定

所谓的信息素养,指的是个体对不同信息的筛选以及深度分析,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信息化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互联网信息科技时代,各行各业的运营大多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因此在现阶段高职学生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保证其更好挖掘互联网价值,更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大数据时代,信息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资源,这就更加要求高职学生具备信息素养,提升知识利用与创新能力。由于高职学生身处校园环境,其信息素养水平与高职教学环境有关,使得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的校园风格。

1.3  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所谓的信息素养可分为以下具体三类,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所谓的信息意识,是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有效筛选不同的信息内容。而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环节,用以考察学生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也是目前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信息伦理则指的是学生对信息的使用态度以及感官,能够对信息之间复杂关系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能够更好反馈信息的作用以及意义。信息伦理也可以最终理解為信息的表达,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升华。在高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以求达到最佳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

2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2.1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对教育工作而言,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这一点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首先要有极高地信息素养水平,为后续学生的持续学习夯实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拥有较高的信息敏感性的基础上,灵活、熟悉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展开信息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信息检索,并带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需要持续学习,学校也要相对应地帮助教师加强培训工作,强化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理论指导工作以外,还需要组织更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如交流会、讲座等,驱动教师之间更好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达到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学成效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还能更好地开阔思路,深化学习内容与维度。

2.2  重视“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

信息检索与处理就是运用检索工具进行信息的检索,以及对所检索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运用的过程。在整个的信息检索过程中要注意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信息检索与处理”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处理的能力。通过这个课程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情报意识。从这个层面来看,“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很好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的设置在不同的学校有着些许的差异,但是所有的高职院校必须要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完善“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的教学计划,让“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2.3  合理运用教学方式

面对一个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就不再适合教学需要,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的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首要任务。其中,需要改变的两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要在学习中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意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掌握现代互联网的使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上,摒弃原有的教师和黑板的模式,要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让本身有些枯燥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计算机有关的知识。其次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源于“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的实用性。所以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分配,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验证,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后是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现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和训练,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就让教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4  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信息检索与处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程,“信息检索与处理”的内容就比较简单。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程度就不一样,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开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在这个自主学习平台上,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划分,按照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年级进行教学。首先是对于信息检索能力较弱的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让他们对整个图书馆系统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其次是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内容主要是文献的基础检索知识,学会对文献的检索。最后是对有一定技术的学生,主要内容是让他们学会信息的运用和输出,其中涉及到了对文献的检索和论文的撰写,这个是毕业生的必备能力。

2.5  指导学生信息处理

学生在初步学会信息检索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会产生许多的疑问,影响到以后更复杂的信息检索。一方面,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检索方法和习惯,比如说习惯把引号里面的内容直接复制到搜索框,这样的检索结果就会是过时的,会耽误检索的效率。针对不同的错误习惯,教师可以给予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改进自己信息检索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形成大数据思维,把日常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编辑,并学会利用关键词来进行检索信息。比如说可以把自己的检索内容和需要按照时间排序,以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检索条件的设定,可以提高检索的效率,节省时间。当下百度是学生最常使用的搜索引擎,虽然百度的内容丰富且庞大,但是还有许多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使用。而且很多资源是搜索引擎自己的资源,所以使用越多的搜索引擎就可获得越多的资源资料。比如说新浪微博、译网盘等,不仅仅是很流行的社交媒体,也是丰富的信息资料库。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尝试搜索引擎,增加学生信息检索与处理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6  创设具有广泛信息素养的社会环境

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背景,现代大学生所接触的网络环境有着现实世界不可比拟的信息量,而且网络世界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有时候会超过现实社会的影响。所以为了让社会对大学生起到更多的积极影响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影响下培养出更好的信息素养,国家和教育部就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技术上,还要涉及到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层面。努力建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打造一个健康、和谐、舒适的成长环境。就学校环境而言,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就是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信息化是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高校的图书馆也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料的健全和信息的完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要积极加快对本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加强图书馆的资料数据库,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和使用。

3  结  论

总之,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有效的总结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作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认识,积极加强专业能力,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鹏娟.大数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454.

[2] 高大成.大数据环境下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探讨 [J].学周刊,2018(18):8-9.

[3] 赵振营.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J].图书馆学刊,2017,39(7):24-28.

作者简介:张妮(1983.11-),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大数据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9:10:14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