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霞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的特点,提出了视觉提示是一种结构化教学与正向行为支持相融合的方法,提高了特殊幼儿理解老师指令的能力、适应教室环境的能力、习得技能的能力,从而能促进师幼间的有效沟通,使特殊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根据幼儿的障碍类型、能力优弱势、认知水平、记忆理解能力等,班级采用不同的视觉提示方式,使班级老师在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上得到很大的改进,特殊幼儿也在语言理解、适应环境、习得技能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视觉提示;运用
前言
如何进行学前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是每个学前特教老师面临的大难题。学前特殊儿童年龄较小,语言理解能力很弱,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纯粹是口语表达,没有运用其他方式协助,幼儿就不理解,所以造成沟通障碍,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视觉提示策略作为一种结构化教学与正向行为支持相融合的方法,提高了特殊幼儿理解老师指令的能力、适应教室环境的能力、习得技能的能力,从而能促进师幼间的有效沟通,使特殊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一、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是针对学龄前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相比其他特殊儿童,管理起来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年龄较小。2017学年度,我班七名幼儿中,两名4岁,五名5岁。
2.自理能力较弱。4至5岁的特殊幼儿的实际发展年龄大概在0-3岁,自理能力非常弱,他们来幼儿园之前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3.适应能力较差。实际发展年龄在0-3岁的特殊幼儿适应能力很差,很难接受新事物,而且情绪不稳定,环境一改变就会闹脾气。
4.学习能力较差。没来幼儿园时他们基本是一张白纸,因此来了幼儿园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弱,就算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认自己的照片、穿脱鞋子、吃饭、如厕等,都要日复一日地练,直到一个学期后才基本学会。
5.语言理解能力很薄弱。本班除了A组那名脑瘫幼儿有语言外,其他幼儿沟通能力很差:B组中的两个幼儿能听懂日常的指令,只能发出某些单音和叠音;C组幼儿只能听懂某些非常简单易懂的指令,有两名自闭症幼儿有部分无意义语言,剩下的两名幼儿完全没有语言。
二、视觉提示在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中的理论与方法
正向行为支持法(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自1980年代开始提出,可被看作是行为矫正若干原则和方法的集合,旨在利用一系列“能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尊重人的尊严、成功促进个体能力、扩展个体的机会、增进个体生活质量”的方法帮助有障碍和严重问题行为的个体。它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包含了强化、消退、区分强化等一系列策略,强调通过正向的行为干预而非负性的惩罚方法,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干预。视觉提示是一种结构化教学与正向行为支持相融合的方法,强调通过眼睛看得到的提示给学生塑造正向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一直在享受着视觉提示带来的便利。比如说,公共厕所门口的男女标志,提示着我们根据自己的性别进厕所,洗衣机上的指示按钮提示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洗衣机。如果没有这些视觉提示,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低效率,社会生活變得杂乱无章。那么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来说,丰富的视觉提示更加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可估量的便利。运用视觉提示辅助经营班级,不仅能促进师幼间的有效沟通,也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1.视觉提示提高特殊幼儿理解老师指令的能力
由于部分特殊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极弱,理解不了老师的口语指令,视觉提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指令。比如幼儿听不懂老师发出的喝水指令,但老师在说话的同时出示杯子的实物或者图片,幼儿就能较快理解老师的指令。
2.视觉提示提高特殊幼儿适应教室环境的能力
教室的布置和幼儿的家很不一样,幼儿会有陌生感。在教室环境里加入视觉提示,可以提高幼儿对教室环境的理解,慢慢了解到教室各个布局的功能,从而促进适应集体生活。个人作息表中的视觉提示有预告的作用,幼儿能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流程,同时也增强幼儿的安全感,让幼儿更快的适应环境。
3.视觉提示提高特殊幼儿适习得技能的能力
特殊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很有限,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说步骤幼儿是习得不了这个技能。视觉提示策略中各类活动的步骤流程图能让幼儿在提示下有序进行各类活动,从而逐步习得技能。
三、视觉提示策略在学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个别化教育一直是培智学校教育指导方向,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有效指导。在运用视觉提示策略时,要根据幼儿的障碍类型、能力优弱势、认知水平、记忆理解能力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示。以下是本班在视觉提示中的一些方法。
1.实物或模型提示
认知水平还处在具体阶段的幼儿还看不懂图片,所以他们的学习只能用实物或模型。在班级环境布置上,我班会尽量使用一些实物或者模型。如在娃娃家我们投放了面包、水果、蔬菜、娃娃的模型,吸引他们进入这个区角活动;在喝水区,贴了益力多的瓶子,提示他们这里是喝东西的地方。在教学引导上,我班也尽量使用一些实物或者模型,如教一些生活用品时直接拿这些生活用品到课堂上让学生感知,教动物时使用一些逼真的动物模型来让学生感知。
2.照片提示
认知水平处在半抽象段的幼儿看得懂照片。我班幼儿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因此我班大部分环境布置都是运用这种视觉提示。
1)个人物品
在个人物品放置区和桌椅都贴上了个人的大头照,根据能力的高低,照片大小不一,能力弱的照片大一些,能力强一些的照片小一些。在不同的柜子也贴上不同的物品照片,如书包(鞋、衣服)柜贴书包(鞋、衣服)的照片,方便幼儿整理个人物品。
2)区角活动
在每个区角的名牌上不止写上区角的名字,还贴上一张孩子们在这个区角玩的照片,提示他们在不同区角做不同的活动。在进区规则上,除了简单的文字描述,还配上进区流程的照片,有利于学生理解进区规则。有了清晰的进区规则,老师不用费很多口舌去解释如何进区。在区角柜的每一格都贴上放置物品的照片,提示幼儿玩了各类玩具要归位。
3)日常活动
在洗漱区贴上实拍的洗手步骤照片,提示幼儿按步骤洗手。在饮食区贴上喝水和吃饭的流程图,在大门口贴上入园和离园流程图,提示幼儿按流程完成各类活动。在一日课程安排中也使用真实的课堂照片来告诉幼儿今天的课程安排。在幼儿的个人功课表上,我们也使用真实的照片来告知他们今天个人的活动安排,给他们做好预告,减少学生因突发活动改变而带来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4)教学活动
在教学引导上,在不能使用实物或者模型时,我们会使用真实的照片来引导幼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教购物时,我们会先让家长拍平时幼儿在商场购物的照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今天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主题教学个人操作中,我们也使用真实的照片来制作流程图,提示幼儿如何操作作业单。
3.卡通图片提示
部分幼儿除了看得懂照片外,还看得懂卡通图片。有些图片确实很难找到真实的照片,这时卡通图片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因此,卡通图片在班级环境布置中也非常重要。在如厕区,我班使用了卡通画的形式制作如厕流程图,很好地引导学生按流程进行如厕。在入区规则指定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圖片是找不到真实图片的,因此我们也选用了部分卡通图片。
4.文字提示
本班有一名智力正常的脑瘫幼儿,能够认读少量简单文字。因此在本班文字提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物和图片提示中都加入了少量文字,有利于提高此名幼儿认读文字的能力。在制作此名幼儿的作业单时,也尽量使用文字提示,为他日后进入小学打下基础。同时,对于老师来说,在实物和图片提示中加入文字,也方便老师教学及整理物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视觉提示,班级老师的日常班级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不但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语提示,而且班级教室环境布置得更加整洁大方,各类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特殊幼儿也在视觉提示下取得较大进步:语言理解能力弱的幼儿在视觉提示下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要求,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更好地融入大集体,学习能力弱的幼儿在流程图视觉提示下树立信心,逐步习得技能。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班级管理.2018.
[2]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网.2014.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