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宝琴 张冬梅
摘要:《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诗经》多为四言,通过重章叠句和大量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特点和优美深远的艺术境界。学习《诗经》,能够丰富学生对诗歌类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用语习惯和写作方式的巨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诗经》时会感觉充满了大量的生僻字,许多句子句法特殊,难以进行合理的理解。在背诵过程中,由于篇幅过长和重章叠句,学生很容易发生记忆的混乱。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诗经》的教学方法值得探讨。
关键词:《诗经》;教学方法
《詩经》是我国的第一步诗歌总集,学习《诗经》,能够感受到悠扬婉转的旋律和优美深远的意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也是一部重要的商周政治史、战争史、风俗史,学习《诗经》,学生能够从诗歌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婚姻等风俗制度,让学生从侧面对上古历史有更加丰富的了解。可以说《诗经》既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具有宝贵价值的史料。但是,在《诗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语文《诗经》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独特的句式结构,准确理解诗义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步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的开端。由于年代的久远,《诗经》的用语方式与后代的作品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接的文字翻译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诗经》与其他诗歌的比较认识到《诗经》与其他诗歌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结合《诗经》的总体句法特点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在学习《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歌中特殊的句子结构勾画出来,通过已经掌握的文言文句法知识来理解这些句子的特殊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氓之蚩蚩”这一句中“之”字的用法,“之”用在名词与形容词之间,做语气词表示氓的状态,因此不表意,整句可以表述为“氓蚩蚩”。而后文“桑之未落”也是以”之”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不表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一句使用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结构,用来突出订婚的期限,表现女子的真诚。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对文言句式的讲解让学生对《诗经》的写作风格有基本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句义。
二、从重章叠句中感受韵律之美与深沉情感
重章叠句是《诗经》在写作上的重要特点,阅读《诗经》时学生容易带着对唐诗宋词的主观印象来品味看待《诗经》,感觉《诗经》的语言很繁琐,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诗意的感受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而实际上,《诗经》正是通过这样的句式特点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眼光来认识《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从中感受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深沉情感。
例如,在学习《采薇》一诗时,学生会感觉到每段开头都是“采薇采薇,薇亦……”的结构,因而觉得繁琐和枯燥。但实际上当学生开始朗读时,就会感受到这种重复的语句正好营造出“薇”随着四季的更替一天天逐渐变化的特点。作者处在边疆地区,无法回到故乡,每天只能对“薇”叹息。这样重复的语句让人能够感受到作者仿佛因为边疆的遥远和战争的奴役已经失去了和亲人见面的机会,因而不停地愁苦叹息,自言自语。作者通过重复的语句加上细微的词语变化,仿佛在向读者传达日子一天天过去但生活仿佛从来没有过什么变化的哀叹。
三、从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诗歌的逼真效果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记录了商周时期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生产情况。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婚丧嫁娶等习俗的逼真描写,让人对原始的农耕生活产生强烈的向往。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感受独特的艺术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想象和感受商周时期人民的生活场景,体会淳朴简单的农耕生活之美。
例如,在学习《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诗歌中的生活场景重点体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表现出农民真诚质朴的样子,布和丝对于当时生产力落后的人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礼物,由此更可以看出男子的真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就像现实中一个人在真诚地劝说对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就像现实中女子在村口或者山头殷切地期盼思念的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逼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诗经中展现的质朴的原始生活。
综上所述,由于《诗经》的年代久远,风格独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因为特殊的句法结构和重章叠句的句式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改变对诗歌仅仅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些形式的看法,要让学生将这些特点看做是《诗经》独有的风格,从特殊的句式和重章叠句中感受《诗经》中表达的质朴而真诚的情感,从诗歌中领略质朴优美的原始农业生活,获得心灵的陶冶。
参考文献
[1]开展古典诗歌教学的几个要点——以《诗经·卫风·氓》为例,腾薇薇,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文化史知识在先秦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诗经》教学例谈,张雪扬,文教资料,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