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鹏
摘要:在新课改中,教育部将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法作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鼓励教师解放教学形式,全面突出学生的本位意识,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探究交流中实现长远发展。在经过数十年的课程改革活动之后,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本文将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有利于转变教学结构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以自主探究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活动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法、教学价值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是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是否足够多,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设想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小学生是否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内化这些数学知识,他们将使用哪种方式去完成目标任务,则受到了长期的忽视。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一般会过度强调教师讲解技能,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渐渐地,小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欲望,养成过度依赖教师讲解的惰性思维习惯,使得小学生逐渐失去了学好数学的意识与愿望,也势必会加重教学负担。为了改变这一高耗低效的被动状态,新课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并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正视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教学优势,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落实。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下,人们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认为只有让学生们自主生成知识意义,掌握建构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才能保证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并借此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在自主探究教学法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公,他们会为了理解与内化数学知识而自主展开资料整理与分析、问题提出与解决、数学建模与推理等多种活动。这就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层面,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如在“小数乘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几个运算算式,先是以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为主,以便引导小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然后再以小數乘法算式为例,促使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学习活动中。接着,小学生则可自主推测小数乘法的基本方法,结合教材例题所展示的解题思路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小学生便需以4人异质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与归纳小数乘法的算理,积极丰富自身的运算认知。
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有八个智能结构,只是因为显性优势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天赋与能力。而且,教育学中有大量研究表示,每个人的发展空间都很大,且一个人一生都无法完全挖掘出自己的所有潜能,而教育的基本目的便是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学生取得成功打基础。在自主探究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会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结构、感官能力、思维能力,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而这就便于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就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堂检测,而这些练习题基本上都是以寻找一个数字的因数为基础的。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检测本班小学生对因数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可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找因数的多元方法。比如,有的小学生按照1、2、3……等数字顺序寻找某个数字的因数,通过除法计算确定因数结果。还有的小学生则选择通过分支图列出各个因数,通过分析某个数字来确定因数。比如,如果是寻找“30”的因数,那么这个学生便会列出“30”数字,即“2×15”、“3×10”、“5×6”,借此确定因数结果。
三、有利于转变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实则就是教师、学生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材内容的利用与合作系统。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结构呈现出了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结构特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对此,自主探究教学法则可很好地改善这一教学结构,全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十分看重教师的启发、帮助、宏观调控等主导作用,使得教师、学生可以实现有机合作,稳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就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结合一个分蛋糕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们探究分数的意义与数学性质,鼓励学生自主归纳与整理数学概念。在本节课上,笔者会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由此验证学生猜想,使其自主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全面探究数学知识,而且也会积极提问、质疑,切实掌握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权。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改革可以很好地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改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终身进步做准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积极探索落实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有效策略,稳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虎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4.
[2]朱苏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