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其高扬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在至今一百年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的引领与进取的动力。应该说,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虽然也有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宝贵经验,但在之后,中国教育才有了超乎以往的快速发展。
所谓“科学”强调的是运用实证、实验的方法,以求真务实、探究世界的真理和造福人类为目的,属于“西艺”的范畴。而“民主”包括政治民主(人人平等)、学术民主(兼容并包)、教育民主(全民、终身学习)等,近乎近代“西政”的范畴,以建设“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為根本宗旨。受此影响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张伯苓、毛泽东、徐特立、吴玉章等。在五四运动时,中国的教育家群体就已经意识到,“科学”和“民主”并非只有西方近代确立的某一种模式,其宣扬的精神也应该与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而非照搬和尾随西方国家的发展方式,无视中国自身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五四运动虽以教育界为先导,但本质上是政治运动,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诉求。因而,在教育上要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借鉴。
胡适在谈到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时建议整合中国书院和西方大学的各自优长,避免在学习西方模式时,连同其明显的弊病也照单全收。这些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教育家们对五四精神的把握是准确和到位的:最应关注的并非是“科学”和“民主”的表述或形式,而是其根本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的教育家才能有基于自知、眼界开阔、求真务实、利于践行的探索与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