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
摘要:一节成功的数学单元复习课,不仅仅是完成查漏补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单元复习课,教师应把握好三个环节:在“回顾与整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在“练习与应用”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广泛参与;在“反思与提升”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关键词:整理 应用 提升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不重视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很多单元复习课变成了纯粹的练习课,缺少必要的整理、归纳和提升环节。课堂缺少生气,老师上得辛苦,学生还不喜欢。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数学单元复习课,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复习呢?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单元复习课,教师应把握好三个环节:在“回顾与整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在“练习与应用”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广泛参与;在“反思与提升”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现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法”单元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回顾与整理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授课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小数乘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归纳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现在可以拿出来放在桌面上,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回顾与整理。
课件出示:“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
师: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这个单元知识点多,难度也较大。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请看题!
(课件出示第一题:你能算一算、比一比吗?)
8.6×7= 0.28÷4=
8.6×0.7= 0.28÷0.4=
0.86×0.07= 0.028÷0.04=
学生汇报答案后,交流:左边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三道题的乘数数字虽然是一样的,可小数的大小不一样。
生2:积的数字也是相同的,但小数点的位置也不相同。
师:用竖式计算0.86×0.07,怎么板书?(学生说,师板书)
生3:将0.86和0.07的末位对齐,当成整数86×7计算,积是602,因为乘数里共有四位小数,积就是四位小数,积的数位不够,在左边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就是0.0602。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1)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时有何异同点?
(2)小数乘法计算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师生小结:
先当成整数乘法算出積,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末尾有0,先点小数点再去掉0。
师:再看右边三道题有何异同点?
生1:被除数的数字是一样的,除数的数字也一样,可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生2:后两题都要先进行转化,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再除。
师:用竖式计算0.028÷0.04,怎么板书?(学生说,师板书)
生3:把除数0.04扩大100倍,转化成整数4,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0.028也要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2.8,现在是2.8除以4,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再用28除以4得7,所以商是0.7。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时有何异同点?
(2)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师生小结: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够商1要商0,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相应的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设计意图】单元复习离不开知识的系统整理,很多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整理,形成知识结构。这样,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就向课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但因为缺少载体支撑和教师引领,空洞而抽象,不太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多时候,学生的整理结果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和堆砌。鉴于此,笔者建议课前让学生自行梳理,课上再将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建构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再现单元知识点,并将之有效联系起来。以上教学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两组计算题,给学生相应的载体和时间去回顾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分析两组习题的异同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样,抽象的计算原理因为有了题目支撑就不再显得那么空洞了,为后面的进一步复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学片断二:练习与应用
师:这些计算法则很重要,但也不一定都要死记硬背,只要多做题,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就会熟能生巧。
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练习与应用。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计算实力吗?那我们就来进行一场闯关比赛,一共有三关,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第一关,“速算小能手”。
1.口算下面各题。(课本第79页第1题)
3.4×2= 0.63÷9= 3.5÷0.7=
4×0.5= 0.7×0.8= 0.25÷0.05=
学生口答,任选乘、除各一道说算法。
2.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并说明理由。
1.32×0.540.321×8.70.45×23.9
98.2×0.823×0.41.76×0.013
师:怎么这么快就说出答案了?
生:根据乘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统计:过关的同学请举手!
第二关,“计算大比拼”。
1.完成下列计算题。
0.072×0.15 2.9×0.82
2.04÷240.256÷0.032
(1)指名让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2)写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帮助检查黑板上的计算有没有错。
(3)汇报评价,自己用红笔批改。
老师选择一些做错的案例在全班交流。
2.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课本第8页“练习与应用”第10题)
4×(9.3-5.7)+3.60.67×99+0.67
4.25÷2.5×101-1.76.8+1.25×6.8×8
独立完成。提示:在计算时,能用简便方法的可以用简便方法。
展示不同解法,检查计算过程,师生探讨最佳计算方法。
统计:过关的同学请用手势“V”表示!
【设计意图】设计相关计算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在具体的应用中整合、归纳抽象的运算规律,有效提升学生思维。通过练习和讲解,基础好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基础较弱的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计算方法。课堂上,笔者还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由于这些学习资源来自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第三关,“学以致用”。
师:在生活中,小数乘除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做课本第80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1)一种奶油蛋糕做1个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种蛋糕?
(2)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包装盒?
师:这两题在取近似值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1:根据实际情况,第(1)题用“去尾法”,做6个蛋糕,因为剩下的5克不够做一个了。
生2:第(2)题用“进一法”,要用7个包装盒,剩下的两个蛋糕虽然不够装满一盒,可也要装呀!
2.做课本第80页“练习与应用”第7题。
小明家七月份用水12.4吨,八月份用水13.6吨,九月份用水11.7吨。他家这三个月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先估计得数在什么范围内,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师:你们是怎么估计的?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2.4比12噸多一点,11.7吨接近12吨,13.6吨接近14吨,估计得数在13吨左右。
师:你是怎样算的?你用什么方法求的近似值?
展示学生练习本,学生介绍算法。
说明:像这样的问题,不存在余下的够不够或者要不要再多一个的问题,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了。
3.完成课本第81页思考题。
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地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
师:请同学们自主读题,和同桌说说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这题可分三个部分来做,先算100千瓦·时要多少钱,再用剩下的钱除以0.6就知道超额多少千瓦·时,最后用100加上超额的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题目解法,学生自己批改。
统计:过关的同学给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更能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能力。设计的三个闯关环节,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片断三:评价与反思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是怎么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围绕这几个方面谈淡。
【设计意图】再次梳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再次回顾本课中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上完这节课,笔者感受颇多,下面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复习课和谐课堂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复习课时,应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全身心参与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
2.建构合理高效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节成功的数学单元复习课,不仅仅是完成查漏补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根据小数乘除法的单元复习课特点,我设计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评价与反思”三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设计了一些富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学生们带着浓厚兴趣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巩固了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还提升了数学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1]江苏中小学教材编写服务中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孙丽谷,王林.数学五年级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