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耕耘路 家信墨痕新

2019-09-10 02:03韦罕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二伯做作业家校

韦罕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共同探索合适的育人方法,拿捏好力度,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本文为手记三则,记录了家校沟通日常。

关键词:家校合作 班级管理

《诗经·蓼莪》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的影响从来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但在近代教育中却似乎越来越失去其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唱独角戏的情况比较多,虽说这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家长能参与进来,更多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感慨之余,记三事如下。

一、进退有度,助孤弱成蛟龙

这是一次没有“家长”的家校沟通。

Z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但极其聪明的男生,喜欢打扮,喜欢游戏,喜欢邓紫棋……当这些“喜欢”被带入课堂的时候,作为“老班”的我免不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诫;当这些“喜欢”严重占据了他的作业时间时,我们的“较量”正式开始了;当这些“喜欢”让他欲罢不能,甚至敢冒被学校开除的风险时,我决定请家长来,共商孩子的教育大事。

“让你爸来趟学校。”我提出这个要求时,孩子默默点点头。约定的日子到了,来见我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一个自称“二伯”的人。“孩子很小时妈妈就跑了,父亲不管他的事。”二伯无奈地说,“我这是没有办法啊,孩子的爷爷常到我家来,非要我管管,我又不是亲伯伯……”

我基本了解了孩子的情况:父母不想管,爷爷管不了,伯伯不得不管。仔细想想,这不恰恰是孩子当前情况出现的原因吗?孩子的那么多“喜欢”正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缺失啊。孩子真正“喜欢”的,不是游戏和明星,而是因生活中的“无寄托”而需要的“精神寄托”。很显然,这个家庭没有协助我正面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得“单打独斗”吗?

不!只要把握好“度”,这个家庭至少能成为我教育的助力。再次找来二伯时,我委托他做了三件事:其一,让爷爷不要往二伯家跑了,时间腾出来,每周来看孩子一次;其二,说服父亲经常给孩子发发短信;其三,二伯保持与我每周一次的沟通,让我了解孩子与家里的交流情况。

在已然残缺的家庭为孩子寻找些许充实感情的关爱,这是第一步。但是光退不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同样严格地要求他。在家人的帮助和老师、同学的适时沟通下,Z同学的注意力慢慢地转移到学习上,情绪也逐渐平稳。

高考放榜,他带着曾经仅仅“安工大”的梦想,拿到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二、暖言有心,化干戈为玉帛

这是我碰到的最难堪的一次家校沟通。

Q同学从高三“一模”开始成绩突飞猛进,确实喜人,但焦虑亦从他的言行中流露出来。Q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从高三起办理了走读,并承诺有人陪读。由于当初的疏忽,我未能及时察觉其实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是独自在外面住的。“一模”后Q有几次晚上以“身体不好”为由,请假不上晚自习。这一天晚上我没有课,打算像往常一样等到第一节晚自习打过铃后去班级转转再走,发现Q的桌子又空着,但是他事先没有跟我请假,也没有跟值班老师请假。孩子不知去向,我很着急,立马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询问情况,家长也很着急,这才说孩子其实是一个人走读的。按照之前留下的地址,我和班级的另一位老师一起找到他的住处,喊了半天没人应答,我们在附近寻找了许久,也没看见他。我只好在楼下等着,并按照程序将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学校。当天晚上十一点多我终于看见Q平安归来,他情绪有些低落。我将孩子送回屋里,等他父母赶到,并约定第二天到学校沟通后才离开,当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

本以为第二天是一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真心的交流,但家长一进办公室便怒气冲冲,认为我这样到处找孩子甚至上报学校让孩子难堪了,不由分说一顿数落。办公室的几个老师见状忙来替我说话,场面变得不可控,家长情绪更加激动。我抬起头天晚上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变得昏沉的脑袋,无奈地看向他。看到那张常年为家庭奔波、写满父爱和沧桑的满是皱纹的脸,到嘴边的硬话怎么都说不出口了。强忍着心里的委屈,我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您看,今天咱们可能不能好好交流了,别的先不说,对您有一个要求,陪好孩子,其他的明天再说吧。”

过了一日,家长来了,可能经过一日的思考有些事他想明白了,一上来就是一番道歉。我笑了笑,静静听他说自己不能陪读的原因、家里的难处,听他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云云。等他把所有想说的说完,我将当晚事情的经过详细说来,解释了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并晓之以不找、不上报的后果。那张慈爱而紧张的脸放松了许多,“我昨天那样对老师说话,老师还能这样对我和孩子,我……”如果说刚来时的道歉是出于礼貌和顾忌,那么此刻的这一番话正让我感受到作为家长的那份真心。后来我们多有交流,孩子也平稳地度过了高三这极具挑战性的一年。我想,如果那天我与家长针锋相对,逞了口舌之快,也许会毁了这个孩子的一生吧。

家校沟通,发自内心的“暖言”,是能在一念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的。

三、坚持有道,视三载如一日

这是一个完美的家庭:父亲在外企工作,母亲是医生,孩子M非常聪慧,他的梦想是哈佛大学。

我与家长的沟通开始于高一某个周末放假后的一天。那天我检查作业时发现孩子的作业有抄袭现象,当时我并没有立刻“兴师问罪”,而是决定观察一段时间。让我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M每次周末放假回来,作业都是这种情况。我找到孩子的时候他也很坦诚,同时提出了他的两点困惑:其一他觉得他做不做作业考得都不会差(他的数理化成绩的确非常拔尖);其二是他一个人在家怎么都静不下心来认真做作业,总想玩游戏看电视(后来我才了解到,他父母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工作又忙,周末经常加班,早出晚归)。

我想我有必要找他父母沟通一下了。经商量,我们达成几点共识:1.父母加班的周末孩子留校自习;2.孩子在家时父母要有一人用心陪伴,帮助孩子静心;3.家校合力,纠正孩子“不做作业也能考得好”的想法。

这是个有梦想的孩子,得知我们的“约定”后很感动,表示一定努力改进自己,之后确实进步很大。

但就在不久后寒假的某一天,我接到了家长的“求救”電话。在感慨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的同时,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让孩子接电话,免不了一番劝诫。后来家长说,我的劝诫“孩子是听的”,因此这种“求救”和“解救”的事情重复了许多次。半年后我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只要放假他回家,不等“求救”,我都会打一个电话给他。我相信,滴水能穿石。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之前的情况。这种坚持虽然没有让M在高考中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但我相信孩子因此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能让他受益终身。

家信情深,耕耘有路,吾辈当静心、悉心、用心求索之。

猜你喜欢
二伯做作业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乡恋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晚节
“二伯”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