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课为例,阐述动物营养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目标,探索动物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并分析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动物营养学;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54
0 引言
为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山西农业大学全面开启课程思政专项工作,于2019年5月21日组织开展思政会议,学习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动物营养学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无形中提高学习该专业的主动性和从业综合素质。
1 动物营养学课程特点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举足轻重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1]。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动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缺乏症及供给途径以及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习畜禽在不同生理阶段(维持、生长肥育阶段、妊娠、泌乳、产蛋、产奶等)各种养分的营养需要量、影响需要量的因素和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有效运用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解剖学等课程知识,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各种养分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为后续饲料学学习做设计饲料配方及饲料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营养学与其它专业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科特征鲜明,该课程面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为动物生产和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该课程不仅是动物生产的理论依据,也是生命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该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和生活紧密连接,课程学习中会涉及抗生素使用、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2]。
2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目标
动物营养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将理论和实验技能相结合应用于实践生产中。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课程体系使学习中注重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忽略对行业价值观的思考和引导。因此,需要通过教师在讲授中“课程思政”培养,提升学生的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科研态度等。
在动物营养学开展课程思政中,授课教师要需要把握“度”,在坚持课程性质不变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要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分离”现象[3]。代课老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学理、价值、道德等因素,强化学生内心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情操和创新意识。
3 思政教育教学探索
3.1爱国主义和求真务实教育
第一章绪论的课程导入环节,授课教师为学生介绍课程性质、学时、学分、主要内容、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的同时,也要介绍课程的德育目标。在“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时,在营养学发展的历程中融入我国早在公元3000多年前通过食补进行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实事求是地介绍各国营养学者脚踏实地、艰难探索的科研精神,正是因为他们的科研精神,为我们创造了现在所拥有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方法。
3.2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动物营养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课程学习中会涉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行业社会责任及提高行业综合素养。如在第三章蛋白质营养授课中,除介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以及各种氨基酸的重要性,还需要掌握蛋白质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讲解清楚该方法的原理后,水到渠成引出众所周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的原因以及我们从业者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第十七章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授课中,结合目前需要生产瘦肉率高的猪肉特点,授课教师需要讲解提高瘦肉率的途径,该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引出“瘦肉精”事件,引导学生了解瘦肉精通过促进蛋白质沉积、促进脂肪分解和降低脂肪沉积进而提高瘦肉率,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但早在1997年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已被禁用,引导学生思考瘦肉精来源于美国,在我国禁用瘦肉精的时候美国还在正常使用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
此外,畜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同时,由于防疫等方面的原因,工作环境相对闭塞。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管参加社会实践还是以后在养殖场工作,需要完全遵守场里的管理制度及防疫制度,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能半途而废,提高自身素养和责任感。
3.3实事求是和坚持真理教育
在讲授第三章蛋白质营养、第六章脂类的营养、第八章矿物质营养及第九章微生物的营养过程中,授课教师会讲解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得到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甚至教科书中不一定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而不是急于否定自己,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或许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
3.4价值观和创新能力教育
在第十五章营养与环境中讲授中,授课教师首先需要客观正确灌输给学生畜牧业带来的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排泄物通过发酵后产生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其次讲解目前生产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如沼气工程、微生物发酵方法等,同时举例说明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乱排乱放,导致环境问题恶化。进一步引出目前研究热点和行业热点,如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打造立体循环农业或者饲料中直接添加微生物,促进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畜禽排泄物中蛋白等物质含量,进而降低环境污染和饲养成本。该部分内容讲解中需涉及大量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学生会融汇贯通地回想之前学过的微生物学,衍生思考根据菌种所需的一系列条件如何将菌种的培养、繁育应用于規模化生产中。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而且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价值观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两者互相渗透,潜移默化,达到“1+1>2”的效果。
3.5科研精神培养
动物营养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课程及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验课程及社会实践。在第十二章讲解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动物营养学常用的活体研究方法,授课教师在讲授该章内容后,会给学生留小组作业,5个学生左右学生组成1组设计1个养殖试验并上台讲解,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为后续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打好基础,同时,为以后的研究生工作或者毕业后基层工作提供牢固的理论知识。在该作业完成中,学生需要去查阅专业论文资料,而不是简单百度,提高查阅和总结能力;需要互相协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能昕进别人建议;需要上台讲解,锻炼学生制作幻灯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整个作业完成中分工又协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身边同学擅长的特点,如幻灯片制作、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挑刺”,自然而然树立一种正确的科研态度,树立正确的科研精神。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但是动物营养学专业教师前期的学习中主要为理科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与从事思想教育的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难以将思政课很好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两张皮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所谓“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學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的工作,也是每一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5 结束语
在提高动物营养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需要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带课教师及时总结分析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尝试和探索解决方法,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1]吴月奇.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2]周安国,陈代文.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杨荣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报,2017,34(1):121-124.
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山西太谷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乳腺发育与泌乳力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