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公元557-581年)
砂岩五尊式造像碑
该碑砂岩质,虽有残缺,缺残留了一菩萨两罗汉一胁侍,残留彩绘,造像注重神态和神韵的刻画,刀法简练,线条流畅,工艺拙朴,研究学习的好材料。
隋代(公元581-619年)
五尊式造像碑
该造像碑砂岩质,雕工繁缛、精美。四面皆工,正面为一佛两胁侍两弟子五尊式。主尊善跏趺坐于方台之上,脚踩两侏儒力士,面带微笑,神态慈祥。两胁侍头戴法冠,身着法衣,双手合掌于胸前,皆带扭腰。两罗汉呆萌憨厚,龛上帐幔低垂,两侧菩提树葱葱而立。下方两侧各有一俯卧仰首的小鹿和天真无邪的小沙弥,似在聆听佛法。整龛唯美喜庆,一副和谐佛家场景跃然眼前。
晚唐(公元907-979年)
释迦摩尼佛
佛陀体态硕大,头顶涡波纹,面态方正。眉间白毫,神态安详,外皮法衣,内着僧祇支,结半跏趺坐于方台上,左手禅定印,右手残缺,拟为施无畏印,整体大气端庄,虽非盛唐,但唐风依浓,佛光毕现。
辽代(公元907-1125年)
释迦摩尼佛
该佛尺寸硕大,神韵新奇,制式少见,高螺髻,大耳垂,弯眉静目,一副慈悲的神态,着袒右肩袈裟,内着僧祇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降魔印,结单跏趺坐于变相莲台之上,整体大气,从容,饱满,风格似于中途雕塑有少不通。经师友商榷,暂定辽代,以供诸师友商讨参考。
宋代(公元960-1127年)
维那尊者
维那为八大执事之一,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缽(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宋元以后寺院所设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实际上是寺院的监察官。维那的职权比僧值要大一些,所辖范围也比僧值要宽泛许多。若遇法会由维那点到并维持秩序。两序出班上香时,维那要独趋炉前揖请住持上香。旧执事卸任或新执事上任举行法会时,由维那唱称礼赞。有的大寺同时也设悦众一至数员,作为维那的助手。若维那休假、缺员,悦众可代行其职。此尊造像清秀呆萌,和蔼可亲,左手拿计时器右手低垂似在监察法课,极具写实味道,为可赏可考的艺术品。
宋代(公元960年-1127年)
自在观音像
自在观音又名观自在菩萨,此尊造像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于是忘却了她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古代雕塑家既遵照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使作品打破了佛门中的清规戒律,冲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融入进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其造诣之高深为今人称叹!自在观音,至于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世自在”、“观自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她以大悲大慈为德性,据称遇难者只要念诵其名号,观音菩萨就会及时“普救众生苦难”。
宋代(公元960年-1127年)
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亦称阿难陀。以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摩尼佛的堂弟。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此尊造像雕刻线条流畅,品相饱满,是一尊不可多得的馆藏精品。
宋代建隆元年(公元960年)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此经幢共分八面,上以行楷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行。雕刻精细字口清晰体量硕大。刻有明确的供养人与成品年代。是馆藏尊崇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