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婧 赫英海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近日在兰州举行。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主体四层建筑的该馆计划于2021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届时,“汉简之乡”甘肃目前大量“藏在深闺”的珍贵文物,将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
简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甘肃简牍具有出土时间最早、国内外影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学科建设实力最强、研究成果最多等特点,是甘肃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和重要文化标识。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说,自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甘肃百余年间已有30多个批次8万多枚简牍出土。甘肃简牍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甘肃简牍又以汉简为最,总量达7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总数的80%以上,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
据介绍,目前,甘肃简牍除一部分流存台湾之外,其余绝大部分,包括4万多枚简牍以及相伴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集中保存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文物藏品类型多样,有竹木简牍、汉代纸张、印章文具、布帛丝绸、木器构件、青铜铁器等生产生活用品,文物资源价值禀赋极高。
马玉萍表示,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甘肃一级文物数量最多、藏品总数仅次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重要专题博物馆。但该馆自2012年设立以来一直没有独立馆舍,致使最能直觀体现古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文物,却长期沉睡在库房,得不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
马玉萍称,甘肃建简牍博物馆即为破解这一瓶颈难题。该简牍博物馆项目建成后集文物展览、保护研究、社会教育等于一体,向社会免费开放,将极大地助力兰州乃至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有效提升城市品位,有力推动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