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璐 阿古拉 胡日查
摘要: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中,养殖密度增加,使生猪疫病的爆发流行呈现一种常态化。疫病流行十分复杂,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近年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出现以散发、急性胀气、突然死亡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猪诺维氏菌梭菌病。由于诺维氏菌缩菌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征,常来不及治疗就产生大量死亡病例,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且随着疫病流行呈现复杂化的特征,需要引起兽医同行的高度关注。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实际发病病例,分析猪诺维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预防过程。
关键词:猪诺维氏梭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59
0引言
猪诺维氏梭菌病是由诺维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应成为水肿梭菌病,致病原为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厌氧杆菌。该种致病菌进入猪蹄内后产生大量毒素。按照毒素毒力能力不同,将诺维斯缩进分成为A型、B型和C型3种类型。该种致病菌属于极长的大型芽孢杆菌,粗细均匀一致,两端钝圆,常成单个存在或成对存在,能形成芽孢。该种致病菌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生长,有稍微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难以生长。临床上由于猪诺维氏梭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需要当地兽医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充分认识该种致病菌的典型生化特征,养殖场出现发病症状后,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诊断,明确致病原,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发病经过
2018年9月22日,养殖场养殖猪群中突然出现死亡猪,前天晚上在猪舍内能正常采食饲料,第2天发现死在猪舍中。该养殖场共养殖生猪269头,成年猪、育肥猪、育成猪、子猪分别为73、66、26、104头。该种疾病在整个猪群中快速传播蔓延,发病猪年龄和性别各异。由于病程传播速度较快,死亡率高,养殖户立即将病情上报,赶往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到达养殖场后发现整个病程已严重发生。发病前1周出现1次高温天气。养殖场卫生环境不良,养殖密度较大,猪群之间接触,有害气体积累,很容易加速致病原的传播蔓延。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卫生情况和发病情况,初步判定为某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随即进行严格的诊断,最终确诊为猪诺维氏梭菌病。
2流行特点
诺维氏梭菌进入机体后产生大量毒素,迅速引起胃腐败性气胀和肝脏气性腐败,导致猪突然死亡。该种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广泛分布在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常呈现地区性流行或散发流行。猪诺维氏梭菌病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每年夏秋季节,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异常、潮湿阴雨的条件下,容易广泛流行发生。该病发病流行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其中对仔猪和种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仔猪常呈现爆发流行,导致整窝仔猪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种猪和育肥猪常呈零星发病。成年猪和中猪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过程极短,发病起初由于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治,很快死亡,个别患病猪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大多数患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前天晚上能正常采食,能正常活动,第2天早上发现死在圈舍中。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养殖场数量进一步增加,在诊疗中观察到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采食量迅速下降,精神状态逐渐恶化,目光呆滞,体温升高为42℃,在较短时间内腹部出现臌胀现象,并伴随空嚼、流涎,从口腔中流出大量泡沫状内容物。几小时后腹部肿胀最为明显,向外突出,腹部圆滚,叩诊呈现鼓音,气喘明显,呻吟,呕吐,呕吐物中夹杂大量泡沫,呕吐物酸臭难闻。发病中后期患病猪体温下降为37℃以下,鼻镜干燥,嘴唇呈现青紫色,四肢伸直呈现游泳状滑动,最后窒息而死。
4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死猪胃部严重臌气,浆膜呈现紫红色,小肠扭转,脾脏严重充血肿大,病变较为严重时,可见胃部被撑破,脾脏撕裂,胃肠道黏膜严重脱落,在肠道黏膜表面存在坏死病灶,肠道内容物中夹杂大量血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严重,外观呈现紫黑色。肝脏外观呈现青绿色或铜绿色,气肿明显,肝被膜下存在很多小气泡,突出在肝脏表面,部分小气泡似芝麻粒大小,在肝脏表面密集分布,轻轻触碰小气泡可移动,用手轻轻按压肝脏,呈现捻发音,向内凹陷,放手后又恢复原状,质地似海绵。轻轻拍打肝脏呈现鼓音,切面呈现蜂窝状。肝脏病变特征是该种疾病的典型病理学变化。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肺脏充血出血,将病变肺脏组织切开后从中流出带有泡沫状的血液,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带有泡沫状的血液液体,心包腔内存在大量血液渗出物。将病死猪尸体解剖后,发现皮下组织存在炎性水肿,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尸体迅速腐烂。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肝脏组织带回实验室后进行抹片镜检,选择使用革兰氏染色剂充分染色后,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大杆菌,两端钝圆,笔直或稍微弯曲,菌体大多从单个排列或成对排列,并且在菌体周围还能发现芽孢,呈现卵圆形。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中持续培养48 h后,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不规则的致病菌,菌落致病菌直径为1 ~3 mm,外观呈灰白色,湿润光滑,在致病菌周围存在1 ~2 mm的溶血环。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原,为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大杆菌存在芽孢。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生化试验发现,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木胶糖、阿拉伯糖、山梨醇、甘露醇、淀粉、甘油,能够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靛基质、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为维诺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猪维诺氏梭菌病。
6防治
由于该种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常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因此对于患病猪不需要进行治疗,直接将其扑杀、无害化处理。在整个猪群中添加二甲硝咪唑,每吨饲料添加1 500 g,连续投喂8d。在猪饲料中添加安拉霉素,每吨添加200 g,连续使用1周,对未发病的猪群进行有效预防,防范该种疾病传播蔓延。在生猪养殖中,一定要注重保护猪群的胃肠道,降低各种应激因素对胃肠道造成影响。夏秋季节一定要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向猪群投喂清洁的饮用水,并每天更换饮用水。进入冬春季节后,可在猪群的饮用水中添加电解质微生态制剂,保护猪群的胃肠道黏膜,增强胃肠道的抵抗能力。该种疾病常发生于育肥大猪和母猪,特别是体况较好的猪群。因为猪群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旺盛,对微量元素十分敏感,一旦缺乏会失衡,梭菌病爆发几率会极大升高,因此在今后饲料配制中,特别是进入寒冷的秋冬季节,应注重增加微量元素的供给。日常要重点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强化通风换气,避免圈舍湿度过大,注意做好环境消毒,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发病后单独隔离,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禁止上市销售。
7结束语
猪诺维氏梭菌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虽然该种疾病在生猪养殖场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快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发病短的特征,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关键要提高猪群的抵抗能力,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日常要做好卫生消毒,消灭芽孢杆菌,有效防范猪诺维斯梭菌病的传播流行。
参考文献
[1]曹茹欣,猪诺维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 (2):130.
[2]刘耀方,陈亮,潘水春,等,猪诺维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 (3):79.
[3]李小梅.猪诺維氏梭菌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7 (6):115.
作者简介:南璐(1974-),男,内蒙古四子王旗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检疫、防疫、家畜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