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梅
摘要:根据“语文要素”这一线索编排教材,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用好教材才能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明确语文要素,深入研读教材”出发,切实做到“依托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落实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追求,真正将语文要素落地,培灌滋养出 “高品质课堂”的美丽花朵。
关键词:语文要素 课堂 品质
为了凸显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突破了只有“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的教材编排局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在课文选材的遴选上,在课堂教学上要关注的是篇章内容的讲解分析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此,教师们谙熟于心,驾轻就熟。而“语文要素”这一线索,是“部编版”教材编排的一大创新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实?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加强研究,领会编者意图,用好教材,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明确语文要素,深入研读教材,奠基课堂品质
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选择“怎么教”,才能從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课堂品质。一篇课文的解读可以抓修辞,可以抓表达方法,可以抓题材,还可以抓体裁等,不一而足。而放在教材特定位置的篇目具体该“教什么”,往往令教师们焦头烂额。现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向更加明晰。
1.语文要素的基本要义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中指出,“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是采用“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的。他还明确了“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涵盖了语文课程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必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基于语文学习的习惯等。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字词辨识、句段处理、语篇讯息的学习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语文要素,感悟、品析、鉴赏、评价等方法是语文要素,推测、提问、观察、想象等策略是语文要素,还有记诵积累、乐于阅读、勤于动笔等学习习惯也是语文要素。
2.语文要素的显性表达
语文要素的学习贯穿在整个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中。第一学段主要是基于课后练习和学习提示等内容板块来渗透语文要素学习。我们要仔细研读、用心揣摩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和学习提示,以便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正确确定教学重点,提取必要的语文要素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二、三学段的语文要素编排在教材中有特定的、明显的表达方式。第二、三学段每册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一般由“阅读”和“习作”两方面内容组成。单元中课文的课后练习一般都给出了具体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梳理、总结和提炼了单元语文要素。某些单元的“词句段学习”“习作”在引导学生练习、实践本单元语文要素方面进行了统筹编排。语文要素之间有横向的读写联结,也有自成体系的纵向的螺旋上升。
二、依托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启航课堂品质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要素。教材每篇课文均在具体的单元中承载着特定的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任务,同时因为教材自身的特点可能还承载着特定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任务。此外,语文要素的编排是呈螺旋上升的特点,自有其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需要依托语文要素来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为我们语文课堂品质保驾护航。
1.梳理特定的单元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旨归,是课堂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第二、三学段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就是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这一单元从多角度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灵的可爱与独特美。围绕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就可以拟定具体的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对自然界生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尝试用换词比较、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一种植物,借助于记录卡记录观察所得,把观察到的写清楚,并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感受。
2.链接前后关联的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是六年整体统一编排的,呈螺旋渐进的态势。我们在梳理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时,既要注意不同册次之间相关联的语文要素,也要注意同一册次不同单元或同一单元不同类型(指向“阅读”与指向“习作”)之间相关联的语文要素。这就是说,我们要理清一个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纵横之间的关系,把控教材的统整性。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于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于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不难看出,以上两个语文要素都是基于“提取信息,理解内容”这一阅读力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篇章和捕捉关键语句概括语段,由“理解”到“概括”体现了思维层级的上升和阅读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语文要素的编排依照册次(或单元)的不同,体现出递进式螺旋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另外,有些单元语文要素彼此“勾连”,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整体编排理念。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的放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具张力和活力,课堂品质才能有正确的“航线”。
三、落实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品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勇于承担起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责,也就是要把控好精心设计、精细实施、精准评价等教学环节。与此同时,要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要素,涵养语文素养。
1.在“板块化教学”中推进语文要素学习
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看,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体系化的知識结构,应该将语文要素在课堂中作为一个环节凸显出来,那么,采用“板块化”教学设计很显然要优于采用直线式推进的“串讲串问”的课堂结构。“板块化”设计指向更明确,有利于使语文要素与教学过程融合,让课堂在层层推进中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将基于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升课堂品质。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可以设计“多样化读,走进文本——释词析句,品中内化——复述故事,讲中悟理——拓展阅读,扩中提能——补白故事,练中规范”这五个板块教学活动,在逐层递进的学习中让学生直抵寓言学习彼岸。
2.在“学的活动”中践行语文要素学习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基于“学的活动”的设计,以学生“学”为出发点去构建、实施课堂教学更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们都清楚,讲懂的内容一定不如学生自己悟透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去提升课堂品质。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四篇课文。这是第一次将“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进行学习。这四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详细复述,我们可以借助于课后练习设计“学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复述”实践中练习复述,掌握详细复述的方法,习得复述这一有效的阅读策略。
部编版语文教材融入了“语文要素”学习这一线索,很好地实现了语文课程学习的科学化、系统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语文要素的学习,努力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碎片化”,让语文教学“规矩”和“章程”更多,“逻辑”和“体系”更多,克服语文教学低效甚或无效的尴尬局面,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切实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9):413.
[2]胡心慧.紧扣语文要素 优化教学活动[J].小学语文,2019(12):5053.
[3]吴忠豪.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