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威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互联网技术。就室内设计专业本身来说,也不例外。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大面积互联网信息的覆盖,也在帮助室内设计专业获取与甄别有效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发展专业、满足日益多元的设计需求。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语境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语境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时间短
“互联网+”语境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构成元素就是教学视频,根据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模式,网络课堂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网络课堂的时长最长不会超过十分钟,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中一节课40——45分钟的固定模式。根据科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节课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的,其余时间都用在了发呆和做其他事情上。网络课堂的主要目的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高潮,对其进行片段性教学。
(二)教学内容较少但极为有用
传统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会强调纪律、要求及对专业的知识,学生在前期将注意力耗尽,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网络课堂的视频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难点,相对于传统课程中的复杂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单一”教学,网络课堂的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有实用性的且有理解难度的,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简单,易理解。
(三)资源储存量小
网络课堂其有内容小,流量小的特点。因其时长短小,学生在对其进行储存是涉及的课程量较多,但是其所占电子设备的内存和下载流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师生可随时随地、灵活的将其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室内设计专业局限于教室内的学习。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呈现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则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实践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实践专业知识,不断融入个人的经验掌握技能。但是,目前室内设计实践课程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比较单一,教师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大致按照固定的环节开展教学。这种固化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机会实践这些理论,甚至是没有能力验证教师传授的理论,最终导致理论的传授也不会获得较好效果。单一的教学方式还会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即学习的专业知识之间缺少关联性。从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一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二年级开始学习制图、识图、测绘、手绘、电脑绘图等,三年级学习室内照明、采光、施工图设计等课程。从这个安排来看,室内设计课程是理论和实践交叉推进的,但是具体讲授的时候,很多教师的讲解只涉及本课的内容,而且多采用传统的课堂形式。如承担电脑绘图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带领学生上机,在计算机上操作、讲解Auto CAD、Photoshop、3ds Max等程序。测绘课教师大部分时间通过课堂讲授推进教学进度,间或穿插实地测量建筑尺寸并按照比例画图的内容。其实这两门课程的相通性非常高,但是教学方式缺乏整合,导致很多学生只能纸上谈兵。
(二)学习目标指示不明
专业学习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确定。实践课程应该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轴,这是与课程的性质相关的。但是学校的课时安排、实践课所占比重等,都没有表现出应具备的主轴性。例如,室内设计专业前三年的课程基本上是分门别类安排,四年级整学年会安排室内设计选题、室内施工图设计、材料预算等课程,看似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不小,但是在四年级上半学年,学生大多开始参与实习,下半学年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真正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并不多。学生的训练机会少,只能走入工作岗位后,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去学习和巩固。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能正确认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企业也会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产生不满,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语境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语境下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海量的,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进行室内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其他任何载体不能比拟的。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实践资源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更积极地吸取海量资源中的养分。互联网平台也是处于实时变化的,只要有新的设计资源放到互联网上,就意味着其他人可以共享。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是一种启发,让他们有机会在学习了多种多样的室内设计風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实际上,近年兴起的“新中式风格”就是一种经过了多种综合与改良后形成的符合当代审美又能体现传统精髓的室内设计风格。学生在互联网平台见到的资源越多,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就越能信手拈来,做出符合时代特点和审美趣味的室内设计。
(二)完善实践课程教学结构
“互联网+”语境下的内容虽多,但都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标准进行收列,这为室内设计课程的结构搭建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一般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基础走向高级,最后再做到完善设计效果。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明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应该分清楚哪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哪一部分属于实践内容,而实践内容又是如何对应自己所要学习的各种能力的。不过,目前大多数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因为课程、课时安排的问题,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不了解。互联网平台中丰富的案例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分门别类”的工作,让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核心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哪些课程加以训练。实践能力还包括和客户不断地沟通、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等,学生会亲身经历实践课程全部的环节,从而分化出学习的主次轻重。因此,在课时安排暂时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时,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设计平台中的案例观摩,为学生剖析课程,促使学生准确认识实践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以此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结束语:互联网平台也在悄然改变着师生的关系与学习的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成为真正优秀且具有预判精神的室内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孙景荣,李晶晶.基于“互联网+”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6).189-190.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