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劲旺
摘要:漆线雕是闽台区域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价值。漆线雕工艺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具备现代生产规模。本文主要介绍漆线雕在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工艺融合等方面的技艺创新,从企业发展、品牌塑造、规模生产、营销手段多方面论述漆线雕的产业发展,介绍漆线雕在人才培养、展示传播、资料整理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漆线雕;技艺创新;产业发展
漆线雕是流传于我国福建闽南、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工艺。漆线雕以线来表现纹样,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漆线雕线条盘绕成的图案层现迭出,再以五彩铺地,整个雕像华丽庄严,精妙绝伦。漆线雕技艺把中国古典美学中“充实之谓美”的传统观念具体化为“错彩锁金,雕绘满眼"的美学风格,形成五彩杂陈、热闹活泼之美。现代的漆线雕作品更是融合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工艺,诸如青铜器的厚重气质、髹漆器的典雅色泽,金银器的细巧造型,陶瓷器的繁复纹饰。这种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造型装饰风格典型地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符号而为世界所接受。
一、漆线雕的技艺创新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杰出代表的漆线雕技艺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产品,广受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喜爱。蔡氏漆线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通过变革,传统的精神和工艺手法并不因此而消亡,反而更加纯粹,更加强盛,这在我国成千上万的工艺美术品类中是罕见的。
1.工艺创新
在充斥机械产品的现代,不失现代气息的纯手工艺制品越显得珍贵,漆线雕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突破漆线雕保存时效短的问题,蔡水况冒着极大的风险放弃传统上经过处理的金漆,采用耐酸耐热耐水,能使作品历经千年不会变质但具有毒性的青干漆。
此外,蔡水况还在坯体上创新,尝试漆线雕技艺与陶瓷、脱胎漆器、雕塑以及翡翠玉石、天然奇石等天然材料的结合,将漆线雕做在其他坯體上。
2.产品创新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文化、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漆线雕产品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不断更新和进步。赋予漆线雕更多的时代气息是漆线雕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漆线雕创作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与时俱进,设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漆线雕产业界都意识到吸收高校人才以促进设计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3.工艺融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类型丰富,传统技艺各具独特魅力,融合现代艺术,漆线雕技艺堪称传统技艺发展的典范。福建是工艺美术大省,有众多传统手工艺一石雕、木雕、漆艺、陶瓷技艺都渊源深厚,且都具产业规模,漆线雕和陶瓷、木雕、石雕等技艺的结合前景令人看好。
二、漆线雕的产业发展
漆线雕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几度面临困境,甚至一度濒临失传,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经过漆线雕艺人的不断创新,漆线雕才摆脱困境,获得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厦门漆线雕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市场认可度,政府扶持,不断推陈出新,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的团队和明确的分工,这些正是厦门漆线雕产业成功的秘诀。
1.企业发展
近十年来,厦门漆线雕产业有了较大规模。2000年之前,厦门漆线雕企业只有一家,现在发展到20多家,漆线雕产业的从业人员3000多人,出现蔡氏漆线雕和鹭艺轩漆线雕等品牌企业。
2.品牌塑造
品牌是现代企业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标志,厦门漆线雕拥有以蔡氏漆线雕和鹭艺轩为代表的知名漆线雕著名品牌。
今天的蔡氏漆线雕已不是家族品牌,正在成长为古老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意识有机融合的艺术品牌。2006年,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技艺”项目的唯一申报和保护单位,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在专家们的提议下启用“蔡氏漆线雕”品牌,向社会公布厦门蔡氏漆线雕的历史沿革,声明蔡氏漆线雕是唯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技艺的品牌,中国工艺美术馆唯一收藏的漆线雕作品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创作的。
3.规模生产
规模化批量生产改变了一件作品一人完成的传统方式,采取流水线作业,配合缜密,一方面大大提高效率,实现批量生产,同时保证出的是精品。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使漆线雕产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如今,厦门漆线雕生产方式已从家庭作坊式走向产业化道路,其空间由原来的寺庙装饰发展到现在的商务礼品、庆典礼品、国宾礼品、旅游纪念品以及室内装饰甚至汽车装饰等系列,这些漆线雕产品的价格越来越趋向于平民化、普通化,适合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礼品或收藏品。
4.营销手段
借助国内外重大社会文化活动,如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世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博览会展示漆线雕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企业的生产实力,是诸多漆线雕企业共同的选择。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是漆线雕展示的重要平台,每届海博会都设有漆线雕分会场,厦门漆线雕知名企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展示企业实力,举办新品展示订货会,扩大企业知名度。
三、漆线雕的技艺传承
与大多数传统技艺一样,漆线雕也面临技艺传承的问题。漆线雕工艺大都采取口授师传或祖传秘授的方式授徒,传统的技艺完全靠经验和悟性掌握运用,从艺者很难真正掌握漆线雕技艺中的精华,一些绝技已经逐渐失传。技艺传承不仅是传统工艺延续传统的需要,更是传统技艺创新的基础。
1.人才培养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都面临传承人才匮乏的困境,漆线雕也不例外。漆线雕是复杂、精深的技艺,只有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全面掌握,也需有灵气、审美素质才能学得好,因此,人才匮乏是漆线雕技艺传承的瓶颈。
漆线雕技术含量高,成品工期长,工人基本上是边干边学,从业者中具备较好美术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少,“有匠无师”的现状严重,精通漆线雕的师傅相当缺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漆线雕的创新与发展。为了使漆线雕技艺能够传承下去,业界努力尝试各种有效途径。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门规,突破家族技艺的范围。在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中,已经出现蔡氏家族中唯一从事漆线雕工艺的女传人和唯一的外姓传人。
2.展示传播
在整个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传统技艺传承的氛围中,全国各地正兴起一股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热,其中传统工艺主题展示馆尤为引人注目。主题艺术馆集收藏、展示、科研、创作、传播、营销为一体,不失为保护整体工艺的有效方式。各种漆线雕艺术馆定期举办各种展览、交流、研讨活动,吸引社会的关注,本身也是富有特色的销售实体,在展示传播漆线雕技艺、作品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3.资料整理
没有根基就没有传承和发展创新的依据。传统工艺大多采用师徒口传手教的方式传授,传统绝技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走样甚至失传。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漆线雕业界正式展开对传统技艺的收集、整理。300多年来从依附在“妆佛”外表的装饰漆线的各种各类纹饰图案,到装饰各种不同类型的神话,历史人物的不同的纹饰图案,到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漆线雕”瓶盘盒板各种不同形制器具上的纹饰图案,不但要搜寻、归类,而且要一一制作成实物样品,编纂成蔡氏漆线雕的“艺术辞典”。这些努力不但留下了历史的遗产,也为漆线雕的创新、发展建立了最直观的根据。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蔡士东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的作品《欢鱼荡漾》就是从蔡氏漆线雕传统纹样“桂花甲”得到灵感,对其进行不规则的疏密变化,结合富有时代感的造型创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