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本文所选切入点为:针对修复技术传承以及善本古籍修复期间所要依据的原则,分析修复所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以及一些技术层面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对古籍修复技术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阐述,并且针对古籍修复技术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希望由此能够为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与良好典籍环境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善本古籍修复;典藏环境;方法
善本古籍修复的工作主要是修正一些破损的古代文献,将那些善本古籍恢复到原来的样貌。善本古籍修复期间一定要遵循一些相应的原则,依照这些原则有助于古籍修复方案的更好确定,为古籍修复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充分保障。针对善本古籍修复期间所遵循的原则首先在于,使古籍的寿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延长。其次是尽可能的对古籍所具有的历史面貌得以保持。最后在于通过大量实验和确定有修复的把握之后,选择有效的修复方法,随后才能进行修复。也就是说,针对善本古籍的修复一定要努力使修复完成之后的书籍和原书没有太大区别。本文针对古籍修复技术的发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出了一定的分析,还阐述了古籍修复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对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
一门技术无论是在产生还是发展等方面都不是一种偶然,其属于文明发展进步期间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时期技术的发展都和那个时期的各个方面因素有着极大联系。我国在古籍修复技术领域有着很久远的历史,针对于该技术的起源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周的收藏室,该技术古代时期以南北朝阶段的发展比较好。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对于图书的保护已经有所重视,而且有很多关于图书保护方面的专家也都涌现了出来。修复技术在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是在南北朝时期发展速度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历朝历代的图书修复工作之中所积累到的较为丰富的经验,这在促进古籍修复技术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直到明清时代的古籍修复技术开始渐渐的发展成了一项具有独特性特点的古迹保护技术,并且这项技术也一直流传到了当前,成为了一项用于古文献抢救和保护方面不可或缺的技术类型。古籍修复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涌现出了很多的人才, 这项技术也变得越发的完善。很多技术精湛的修复高手在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之中,为我们保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典籍。我们还需要针对前任留给我们的这项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系统性的学习和总结先辈们留传下的宝贵经验,更好促进我国我国古籍修复技术水平的传承和发扬。
二、善本古籍修复之中的基本原则
善本古籍的修复主要是修正那些已经破损的古文献,将善本古籍原本的相貌恢复出来。善本古籍修复期间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能够为古籍修复方案确定时提供一定的指导。
我们修复善本的时候需要保证,针对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善本古籍修复期间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仿古的技术,不只需要保证修复得比较整齐,还要尽可能将古籍之中所具有的版本和装帧方面的特色保存下来。另外还需要选配一些与原版相似或者相同的修复材料。最大程度上保存古籍原貌。如果修复的是普通古籍就要求不能把拆开的书籍封面或者封底存留,必须换上新的护页,采用修补、裁切等多种方法。不过这样,虽然使样貌比较新鲜和相似,却影响了古籍里时代风貌的传承。最终严重影响到古代文物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善本古籍修复时的揭裱期间,需要做到不会有一个字损伤。如果原书损害比较严重,并且自己也都比较模糊等情况的话,不能再修复时随意描字。因为善本古籍里面的字迹虽然比较模糊,但是却能够为版本的勘验和文化挖掘时的重要依据。
三、善本古籍修复时对材料的要求
1.纸张。修复善本古籍时,要想使完成修复的古页能够和原来保持一样就必须把配纸这个环节把握好,针对纸张各类的性能要有所熟悉,特别是在纸张颜色选择、薄厚程度以及年代纹路等内容都是古籍用纸修补的关键。古书用纸在种类上比较多,而且各个年代中的纸张也存有明显差异。因为各种纸张在原料和生产方法方面也有差异,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在选择那些材质和颜色相当的配纸时就容易遇到困难。另外,除了需要对配纸的颜色和材料进行选择之外,还需要注意纸张修补后的效果,避免纸张过厚或者过薄的问题。将色泽、厚度、质地以及纹路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然而因为书纸的来源主要是日常图书修补时候条换下来的护页或者空白页等,而且书页在年代上也比较久远,纸質容易出现老化,纸张的品种也难以做到齐全,因此就造成了古籍修补时候只能将少量的需求解决,针对较大数量古籍的修复很难应用配书页的办法解决。所以,应用一些现代仿古染色的技术也就属于必然。仿古染色技术可以把新纸染色成和待修复书纸的色泽相似的古书纸,用来对原有数纸进行代替。
2.浆糊。浆糊属于古籍修补期间不可或缺的粘结材料,其具有的质量会直接对书籍修补的质量带来影响,由此就要保证修补古书的浆糊一定要有比较理想的粘性,并且不存在暴性。一旦浆糊的粘性比较差的话便会造成其所具有的粘接作用在短时间之内小时,完成修补的书页会自行的脱落下来。如果浆糊的粘性太强的话又容易出现水分收缩,很可能在纸面上形成一些类似于核桃状的皱纹,这也就是我们提及的暴性。古书修补之中一个大忌便是暴性黏糊,尤其是针对那些年代比较久远或者书页弹性比较差的古籍,如果所使用的是暴性黏糊,不仅会影响到古书原貌的恢复,还会使那些完成修补滞后的古书没有办法揭开,甚至出现无法修补的损失。
四、用于善本古籍修复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1.针对溜口和书角修补的方法。保证溜口位置所适用的纸条与原书要在颜色方面相似,针对书角磨圆的书籍也就相当于同质纸张的补齐。每一页纸只需要补两角就能够把厚度和原书相似。随后还要做一些仿书装饰。
2.书皮和护页修补的方法。针对封底、封面以及护页必须要予以保留,还要把补裱损坏位置补齐,如果有过多的残缺就可以把它黏在书面位置,在外面加上一层较为古雅的新书衣,将护页补全,或者依照原纸张进行配齐。
3.扣皮法和包书角
针对那些只需要把书籍的四角磨圆,而不需要进行修补的,在对书皮或者书角包装时候需要随着书角形状弯剪出几个小豁口,将其做成圆形。
4.订线和打眼。使用红茶或者橡碗子进行染色的时候可以将其做成仿古的米黄色进行装订,使那些有价值的版本能够在完成装订之后保持和整個书籍的样貌接近,而不可以使用白色的新线。订线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原来的线眼,不需要完全改眼,避免眼多伤脑的问题。
古籍修补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技术性和专业性。这也就说明,善其事者必须要具备一些修补的技术。所以要将古籍修补的任务完成,特别是修复善本古籍的时候不只需要存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古籍版本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图书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还需要尽可能掌握一些较为高超的修复技术。修复善本古籍期间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在于:
①要保证浆糊制作具有适宜性,依照修补内容存在的差异做出调整。②保证修补之后的书页具有平整性的效果,补纸的厚薄和正反,以及颜色所具有的深浅效果要合书页相一致。③一定要将字迹和界行整齐,并且不会伤字。④保确保折页不歪斜,书口做到直齐效果。⑤把书捶得比较平整,规避书口可能出现的损伤问题,清除干净页面上捶书印迹。⑥保证书页剪裁得不歪斜,不会伤到书中文字,还要不损伤原书。不能让正反颠倒,还要保证摆放的整齐性和一致性。⑦保证挫书的打磨适度,不会产生毛茬,并且不会伤害到书根的字,提高其所具有的均匀性和一致性。⑧保证书衣材料在颜色上的适宜性,扣皮的四边需要直齐。⑩保证订线的松紧要适度,并且把质地、颜色和用线的精细效果搭配协调。
针对书签还需要粘贴得整齐,强化位置的合理性。针对完成改装书册,要将其大小比例控制好,段落也要保证比较适当。
正常情况之下应用以上几种方法来修复古籍的话并不太难,然而,要想将那些伴有严重损坏的善本古籍修复到原来面貌,将其所具有的版本价值体现出来。想体现其所具有的价值就必须具备高超修复技术。在1994年我国某位修复人员参与修复了日本某个寺院的“大藏经”,因为受到霉化、风化等影响,此书可以已经接近千疮百孔。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使用补、裱结合的方法。查阅发现本书有过一次修补的记录,修补期间在背面裱过一层比较厚的日本纸,裱纸期间使用的粘合剂稠性很大,因为揭掉便必然造成书页发生四分五裂会强化修复难度。所以使用湿毛巾先修补覆盖,之后再把裱纸一点点的揭下来,先补之后再裱,须要做到一气呵成。这部书在完成修复之后得到了日本方的极大好评。通过这些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修复人员通过分析古籍发生破损的原因有着于提高制定出来的修复方案的合理性,使用恰当的方法来修补破损古籍的话所能够达到的善本古籍保护的目的才可以实现。
五、结束语
古籍修复属于古籍保护工作之中的重要一环,在古籍保护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对古籍修复工作的研究力度有所提高,总结大量前人的修补经验,针对古籍修复方法做出探索,提高古籍修复所具备的科技含量,针对古籍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古籍保护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莞菁.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J].图书馆,2018(02):8-13.
[2]江山.国内外图书馆古籍保护实践对比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01):89-92.
[3]邓忠祥.试论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历史机遇[J].办公室业务,2013(09):128.
[4]郑玉娟.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0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