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统饮食文化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新的、更为科学的饮食文化又未能及時予以补充,以致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的“食育”工程,在我国并未形成常态,即使有,也只是前文中记者所看到或听到的个例,这些涉及“食育”的尝试淹没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中,而不是单独成章,更遑论有系统、成体系地推进。
有专家将日本的“食育”经验作为参照,2005年,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食育”上升至国家义务。随后,日本分步制定了三期“食育推进计划”,将“食育”置于终身教育的一环,规定家庭、学校、保育院、地区自治机构均有义务全力推进“食育”发展。加强全体国民对“食物”的关注,加深对大自然及食物生产者的感恩之情。十多年来,日本的饮食结构、粮食自给率、居民健康状况,甚至家庭结构、经济发展结构都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政策强有力的支撑、社会的理解支持、独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这些正是我们推广“食育”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在长沙市健康管理学会会长沈春芳看来,“食育”应该像学校开展的德育、体育、美育一样,成为一门受重视的、独立研究的学科,提上教育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当“食育”成为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时,各种“食育”理念才有可能获得实验、实践与发展的平台,进而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