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一份光荣的职业

2019-09-10 07:22李海英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伟幼儿教师教研

李海英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那一年,记得在儿时,育红班里有一位身材高挑、皮肤白净的李老师,她总是带着我们做游戏,过“六一”时和我们编排《小熊与洋娃娃跳舞》这段舞蹈。当时的我真的很开心,还积极主动地要求扮演小熊的角色。由于李老师教学出色,被当地评为优秀幼儿教师,还奖励了很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乐器,但我记得当时清脆的扬琴是我的最爱,叮咚悦耳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也为我小小的内心播下了一颗大大的种子。我对自己说:“长大我也要当个孩子王!”

那一年中考前期,全县仅分配了两个幼师名额,我的班主任努力给我争取了一个,他说:海英,你就是这块料!我懵懵懂懂地填写了一份志愿—— 忻州师范幼师。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知道我的梦想就在前方!

凭着自己对幼教的那份热爱和自己夯实的基本功,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源于对那份爱的坚守,我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我从一名少女成为人妻、人母;我从一名稚嫩的幼师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从一个带班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引领教师成长的教研员。我的爱就像湖中涟漪一样不断放大,二十一年的青春与汗水,铸就了我的梦想与使命,让我在工作岗位上诠释着教师的真谛!

是教師,更是导师

当家长亲手将孩子托付于我的时候,我知道这一个个灵动的小生命正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向我靠近,我在思考,我能给予他们什么呢?难道只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一日生活的精心呵护吗?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既要做一名教师,又要努力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

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使人的光明不断放大、黑暗不断缩小的过程,教育要给每个孩子心底撒播爱的种子。那么,教师首先要有爱,有爱的能力。爱是有方向、有长度、有重量、有等级的,每位教师的生命力将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培养爱的能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要有欣赏接纳的心胸。

我想起了那个有着圆圆的脑袋、黑溜溜的眼睛、说话咬字不清的孩子,他叫小伟。为了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专门从西八县来到忻州市里打工。他非常简朴,说着一口方言,小朋友都不愿意主动和他玩。不爱表现的他却在绘画活动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非常专注。我发现这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小伟,你的画太有创意了,你真是一个画画小能手!”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肯定了他。从那以后,这孩子在画画方面突飞猛进,我经常鼓励他,启发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尽情表达自己眼里的世界,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黑溜溜的眼睛充满了对未来憧憬与向往。1999年“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小伟的几幅画不负众望,获得金奖。看到家长和孩子手棒奖杯和证书来向我表达感谢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教师的真正使命,是让那些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充分汲取养分、力量,体验那份成长的喜悦和收获!临近毕业,孩子们都依依惜别,小伟一直不肯离开,他妈妈一直在向我道谢:“李老师,小伟说是你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分量,这句话也成为我教师生涯中最高的评价,让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的荣耀!

是职业,更是事业

当我们内在拥有了对幼教的热爱之后,外在就会呈现出一种对职业的认可,当我们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做事业来看待,因爱而生发的智慧、灵感,就会将枯燥的工作变得更加富有激情与创意。负责教研工作以来,我深深明白教师的成长将直接作用于孩子,于是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充电,完善自己,将先进科学的理念,结合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探究理念与行为转化中园本教研的创新模式,重视教师的成长。面对年轻教师,推门听课、一课三研、课前研讨、课后交流。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让人精神振奋,干劲倍增。面对成长中的骨干教师,寻找教研突破口,学思结合、研思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教研内容,让每位教师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当我看到一位成长中的教师,利用三年的时间真正认识到“游戏”的真谛时,我深感自己的努力将撬起教师成长的杠杆!

经验+反思=成长,带着觉知去工作,带着觉察去生活。

那是上学期开学的事了,中七班门前传来孩子的哭声,听到老师不停地哄着孩子:“宝贝,快进班,爸爸要去上班了,要不就迟到了。”“不不,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回家……”好久了,哭声还一直回荡在楼道里。我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摸摸她的头,问她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孩子没有回答我,还在不停地哭,嘴里一直念叨着“我不想来幼儿园”,最终家长无奈地把孩子带回去了。我不禁思考: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来幼儿园。经了解,原来带班的支教教师这学期返校回去学习,更换了新的教师,而这个女孩子偏偏非常喜欢支教的那位教师,开学没有看到老师,就不愿意来幼儿园了。从这件事上我学到,爱孩子就要懂孩子,我们不仅要爱他们,而且更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如果支教教师在临返校的时候,与班级孩子进行一个分离的活动,这样会更加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新聘教师与原教师也应做一个工作对接,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更顺利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个中班孩子的反常表现,让我明白现在孩子的敏感性与情商相对较高,更需要教师洞察孩子的心理。爱孩子要从懂孩子开始,懂是爱的前提、教育的前提、管理的前提。

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带着一份礼物与惊喜,来成就你、托举你,让我们遇见更美的自己。如果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做,用心感悟每一件事,去觉察、反思、收获、成长,那么每个人都会乐在其中,并为之而奉献光和热,无怨无悔。

是责任,更是使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我们教师正是在他们关键期实施教育的重要他人,我们身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这几年在送培下乡过程中,看到许多家长仍然只追求识字、算术,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当我看到某些持有旧教育理念的教师,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职业倦怠以及无法感受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这份责任和使命的重量。工作之余,我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世界因你而美丽”的教师师德师风公益讲座和“学做专业父母,培养杰出孩子”公益讲座60余场。一年期间去繁峙、代县、静乐、保德、偏关、五台、定襄等多个县开展公益讲座,有5000多名教师和家长因讲座受益。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去关心幼儿教育,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疏导,关爱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把这份工作认真做下去,帮助更多的园丁,种出更美的花海。

师德既抽象又具体,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在新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要沉下心来,成为孩子的导师,将职业看作事业,带着责任与使命,用爱与智慧,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伟幼儿教师教研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耳朵里的太阳花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美丽糖纸
小伟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