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护理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中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研究

2019-09-10 07:22温喜荣
健康科学 2019年2期

温喜荣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以呼吸护理为主分析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中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探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72例,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施日常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护理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护理工作成纠纷事件发生率,以此判断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满意程度。通过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83.33%,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97.22%;对照组患者总纠纷率22.20%,观察组患者总纠纷率0.56%;观察组总感染率11.11%,对照组总感染率2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了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服务工作质量。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左心心力衰竭;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前言:

本文研究的是急性左心心理衰竭,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护理工作质量应得到一定的重视,在提升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以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日常护理工作采用呼吸护理措施效果为主,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呼吸系統感染预防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护理治疗患者,应用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其次,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然后,尽量保证患者休息时长与质量;最后,及时并正确进行给药护理。

(2)实验组:本组患者实施呼吸护理,其中包括①排痰护理;②抗呼吸系统感染护理;③氧疗护理。

①排痰护理: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定时为患者吸痰或叩背,保证患者呼吸道不被痰液干扰。

②抗呼吸系统感染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提供抗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类药物,用药之前要做好皮试,以免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

③氧疗护理: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要及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待患者呼吸稳定后撤掉氧气机,避免患者因过度吸氧产生感染症状。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对于患者呼吸系统感染诊断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1)患者痰多伴随咳嗽症状十分明显;

(2)患者呼吸音明显变弱;

(3)患者肺部出现啰音;

(4)患者体温高于37.5°;

(5)患者胸部X线影响为炎性病变;

(6)患者痰培养为细菌感染。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体现,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83.33%,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97.22%,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服务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总纠纷率22.20%,观察组患者总纠纷率0.56%,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

2.3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呼吸系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呼吸系统感染情况,观察组总感染率11.11%,对照组总感染率25.00%,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在严格遵照护理标准实施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护理,这样减少了呼吸系统感染机率,同时获取了患者信任,取得了患者满意,缓解了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耿凤珍,曹丽君,胡丽儒. 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药敏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7(02).

[2]王大海,李明成. 45株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36).

[3]伏丹丹.针对性预防护理对高龄颅内肿瘤术后呼吸系统感染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5).

[4]李红,王素兰,刘建华. 2015~2017年济南市某医院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检测[J]. 预防医学论坛.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