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

2019-09-10 08:39:19李敏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家乡学会交流

一、主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各具特色,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都包含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结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收集化龙当地的民风民俗,采取各种不同的展示方式相互交流,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甚至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触发进行思考性的记事写作。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证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开题、实践、交流评价、写作、展示等活动,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

3.情感、态度和價值观

通过活动,学会关注、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主题活动成员

指导老师:李敏红

学生:初二(4)班周枫楠、苏海侨等45位学生

(四)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开展“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为3月下旬(3月24日)至5月中上旬(5月13日),共计课堂7个课时,课余6周,主要活动地点在学校教室、家里、社会(化龙镇的各个自然村)。

2.“到民间采风去”主题活动共分为五个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课余2周)

第三环节:交流评价活动。(课堂4课时,课余2周)

第四环节:写作活动。(课堂1课时,课余1周)

第五环节: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课余2周)

二、主题活动过程

(一)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1.活动目的

(1)了解学生对家乡的感受。(2)确定活动的主题。

2.活动过程

(1)学生交流——谈谈各自对家乡的感受。(2)确立活动主题内容。

★导入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展示照片,引入主题

A.展示照片——B、学生猜估地方——C、老师阐述自己喜欢的地方与理由

老师:关于自己的家乡—化龙,它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风俗气节等,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学生:古建筑,例如屈氏大宗祠、状元巷……因为这是我们的骄傲!

学生:最喜欢过端午节,可以划龙舟。

学生: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有我爱吃的油角,还可以串门兜利是。

……

老师:从大家的答案中,我感受到我们的同学对我们的家乡怀有很深的感情,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活动,让我们走进家乡,让彼此了解更深刻。那你们打开书本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

★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内容

1.家乡素描;2、认识方言;3、乡土发现;4、节日探源

(3)活动准备

①收集资料: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等;

②整理资料,做课件;③照片;④按自然村分组。

(二)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1.活动目的

(1)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2.活动过程

(1)分组(按自然村邻近原则分,每组设组长)

(2)走进故乡——到所在村子搜集资料、采访整理【拍照】

内容:

①家乡素描(用200字左右介绍所在村的地理环境特点)

②认识方言(收集地方方言、民歌、民谣、笑话,举例2—3个进行说明)

③乡土发现(所在村的风土人情,包括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等)

④节日探源(按每组分派的任务,搜集有关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传说、故事、起源、习俗等,编写文字材料)

(三)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活动目的

(1)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

(2)感悟亲情,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活动过程

(1)4月11日—22日,小组成员自由交流,汇总编辑材料。

(2)4月23日—27日,由小组长负责制作课件,代表小组作报告。

(3)4月28、29日,课堂4课时,交流实践活动中挖掘的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等内容,并浅谈活动体会。(以展示、口头表达等形式,小组长利用课件、照片等形式作报告,全班交流)

附:学生的活动感言

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还有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让我们穿越古代,了解到古代的传说和诗句,使我们受益匪浅。

B.原来,我们的家乡有些事都是我不知道的……

C.每个人的家乡都是美丽的,因为他是自己的家乡,如果要想欣赏到自己家乡别具一格的美,必须先学会发现美。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试着去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景物吧,你会更爱你的家乡的。

(4)评价。(针对每一组组长的报告内容,作出评价,小组互评)

◆附5:评价表

(四)第四单元:写作活动

1.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要求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2.活动过程

(1)写作

[写作题目]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放眼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请以“我家乡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2)批改

(3)修改

附:学生习作

我家乡的流水人家(周枫楠)

我的家在水乡农地,

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那悠悠的故乡水,穿梭于水乡古镇;

那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

那红日当头,万丈华光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

那清风,吹来了一群悠闲的野鸭;

那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拿着锄把,拭着香汗……

我爱我的流水人家!

(五)第五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1.活动的目的

(1)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交流心得,分享经历和感悟。

2.活动的过程

(1)安排展示小组人员(以各组组长为主);

(2)将活动成果归类,整理,打印;

(3)在班级公布栏上张贴活动成果;

(4)交流活动心得。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一)活动反思

活动前,学生对别人家乡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超感兴趣,而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很肤浅,甚至很多风俗人情,历史文化都一概不知。所以把活动的目的定为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活动后,我发现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真正开始了,经过亲身的实践调查,交流讨论之后,孩子们心中的兴趣被激活,知识面被扩大。而且通过这次活动,也使同学们培养了写作的兴趣,体会到原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真情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活动体会

1.學生的体会

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通过亲身实践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我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心声,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整理资料的技巧,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懂得如何去尊重我们的民俗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2.老师的体会

作为初二的学生来说,成功地举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学生们做得很好。首先,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然后,资料做得很好,报告很全面。活动中的合作、探究、分享、鼓励,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兴趣,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提取了写作素材,让学生们懂得如何选材,写出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家乡学会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我的家乡
学会分享
夸夸我的家乡
学会分享
夏天的家乡
学会尊重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