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

2019-09-10 04:52:09王珊玫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发展

王珊玫

摘 要: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优化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县域地区未来的财政经济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县域经济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设想了我国县域地区未来财政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几点改善我国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地区 财政经济 发展

县域经济的概念综合了地理学与经济学,它将具有独立规划和财政职能的行政县划分为地理空间,以县域地区财政权力为调控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优化地理空间资源配置的区域经济系统。县域经济的概念将经济发展的范围限定在县这一级行政区内,这也决定了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它与一般经济发展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点。①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具有综合性;②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具有联结性;③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具有开放性;④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具有特色性;⑤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具有不平衡性。縣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次,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地区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地理空间,县域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不但可以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也能增加国内GDP。

一、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格局开始多样化,农业获得了稳步的增长,一批批的中小企业也慢慢的发展起来。但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增大,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其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财政经济较发达的县域地区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于较少,造成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总量分布不均,也使得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我国县域地区产业层次及生产效率较低

县域地区产业发展应该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单一的县域地区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而第二产业的财政经济发展严重不足。

3、我国县域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较慢

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多数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法与国际经济相接轨,县域地区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相当的少,造成县域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很难找到一家能与国际大型企业做比较的。

4、我国县域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

从我国目前城镇化率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城镇化规模较小,跟不上与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县域地区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有限的财政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二、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策

根据我国目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发展县域地区的总体思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三产业的整体增收;利用县域地区经济特色,实施重点地区开发,以县域地区财政经济优势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县域地区的企业规模;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引进外资,延长县域地区产业链,带县域地区的生产向社会化,专业化方面发展,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在实现未来发展目前之前,我国县域地区应该将目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

首先,深化改革县域地区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系。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扩大县域地区财政经济投资管理权限,使各县域地区享有部分审批权力,减少县域地区管理层次,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完善县域地区政府建设,调整县域地区不合理布局,科学划分行政区域设置,促进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优化县域地区产业结构。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优化县域地区产业结构的基础,县域地区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当地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改组改制,加快县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的县域地区经济交易市场,聚焦县域地区的资源优势,挖掘县域地区产业潜力,实施工业产业战略,提高工业产业在县域财政经济收益中的比重,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县域地区的龙头企业。

再次,加大县域地区教育投入。利用各种科研制度,建设有特色的县域地区经济产业园区。县域地区政府要不断给予当地产业创造投资环境,帮助县域地区中企业引进创新技术,尤其是在农业技术上,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公共财政性支持。并将引进的各种创新性技术传输给当地的民众,提高当地民众整体素质,为当地产业结构变革提供更多人才。

最后,推动县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一个县域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应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主力,以市场化运作手段来聚焦县域地区经济资源。在正确的行政区域规划和工业布局下,创造工业化县域地区。使城镇化与农业化进行良性互动,加强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综合功能,发挥当地资源、人才以及引进的先进技术,使县域地区向城镇化发展。

总之,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 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J]. 税务. 2001(03)

[2] 王建国. 完善财政监督的思考[J]. 山西财税. 2001(02)

[3] 潘宏霞,潘敏慎. 强化财政监督的三点建议[J]. 山西财税. 2001(05)

[4] 靳海云. 财政监督的观念创新[J]. 山西财税. 2001(06)

[5] 王林森. 强化财政监督的三点思考[J]. 山西财税. 2001(09)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