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坤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分数乘除法,尤其是乘法和除法混合的应用题难度更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本文从合理审题、创设情境、思维发散等手段探讨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有效探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有研究表明,只要在实际教学中,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特点和技巧,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下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审题,找到单位“1”的量
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关键的,审好题能明确题目中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熟读题意后,才能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其突破口就是要准确地找到单位“1”的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或特殊字,常用的特殊字或关键词如占、比、是等,这些词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比如“A是B的2/3”,这个题中,关键字就是“是”,后面的B就是单位“1”的量。同时,要引导学生找到隐藏的量,如“一条裤子涨价了1/4”,这个题中就没有特殊字,但认真审题后会知道,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涨了1/4,显然原价就是单位“1”的量。
二、结合生活,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与生活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小学数学乘除法应用题因难度大、复杂的特点,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和学习的挫败感,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应用题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如图文、视频等创设灵动、轻松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1/3的12倍是多少”的相关知识点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其生活化,如设置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昨天小红跟爸爸去超市买东西,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发夹,付款的时候,爸爸给收银员阿姨12元钱,还剩下1/3,那么小红这个发夹花了多少钱?”通过设立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能将乘法应用题和自己生活中贴近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为了更快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讨论,几个人共同努力的力量肯定比一个人大,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思维教学的应用,抓住学生思考方向,及时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掌握应用题的本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主要有求分率、乘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三种形式,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通常有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或多个几分之几,这样的应用题就需要举一反三,化繁为简。
比如“小明家今年的橘子熟了,分三次卖光了,第一次卖了1/3吨,第二次卖了1/2吨,剩下的全部橘子的1/4卖掉,请问小明家今年总共收获了多少吨橘子?”解这个题目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分清楚題中三个不同数字的区别,即全部单位“1”中的“1/3”、“1/2”是具体数据,“1/4”是全部单位中的剩下的“1/4”,该题就简单化了,分两步,第一步就是简单的求分率,用1-1/4得到的数是3/4,第二步也是简单的除法分数运算,即用5/6即(1/3+1/2)的和除以3/4得到答案。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清楚理解了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厘清了解题思路,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总之,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审题,找到单位“1”的量;与生活相结合,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举一反三,积极发散学生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窦兴成.试析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11):141.
[2]吴诚煌.关于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研究[J].考试周刊, 2017(10):37.
[3]向秋红.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分析[J].中华少年,2017(20):99.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乡港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