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
摘要:广播新闻现场报道能让听众“声临其境”,记者记录新闻事实,用自己的话向听众描述新闻现场,所以音响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一方面传达了声音,同时也烘托了现场氛围。
关键词:广播现场;音响;技巧;要求
音响资料是已经录制并保存的录音素材以及现场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声音。在广播节目中音响资料可以是真实的音响,也可以是效果音响。真实音响在纪实类节目或新闻报道中比较常用,也称为实况音响,效果音响在娱乐节目中比较常用,也称为模拟音响。人们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带音响的录音报道只有对现场的声音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体现出真实性,使得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吸引听众的兴趣。只要恰当使用音响资料,就能促进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
笔者认为,提供一件具有高质量的音响报道,最重要的是保证音响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报道,必须要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广播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音响报道要保证真实性,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比如,在广播消息《生命接力,小海豚回归大海》中,有一段是大家不怕辛苦、轮流上阵、争分夺秒地把小海豚送入大海的现场音响。现场录回来的声音有人声、海浪声、在沙滩上走路的声音等等,在选用这段音响时,技术人员觉得现场的声音过于嘈杂,所以提出建议到海边重新录制一段众人在沙滩走路的音响,而经过反复琢磨,我们还是坚持使用现场的声音,没有使用重新录的声音。虽然声音比较嘈杂,但是里面有市民与渔政、公安等人员一起,一边走路一边说话的真实声音,构画出大家争分夺秒抢救海豚的紧张场景,表明了动物的生命同样珍贵的道理,宣扬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呼吁人们爱护和善待动物,共建一个友爱美好的地球家园。
结果不负众望,这篇广播消息获得了广西新闻奖三等奖,大家纷纷感叹幸好当时坚持使用了这段原生态的录音。所以,笔者建议在录音时不要张冠李戴、以假乱真或由自编自导,应保持自然状态下录音的真实性。
例如,有时候将在办公室照稿子念的任务交谈说成是在地头与记者的随便交谈,将不同地点发生的几种不同音响,复制合成在一个地方。虽然这是报道人物和事件本身的声音,但是这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违真实性的原则。换句话说,这样缺乏真实性的情况,主要是记者在报道中陈述和音响处理不当造成的,而非是音响本身的不真实性。
比如有些記者在进行有节日气氛的现场口播时,并没有在现场录下真实的口播内容,而是在办公室念了一段描述节日气氛的文字,再通过音频制作软件加入平时录好的广场热闹的声音素材,那么这个背景音响根本不是当天的,这样的广播新闻不会成为精品。可以说,现场报道的失败不是音响的不真实性,而是真实的音响用在了错误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中。
比如,在专题《咬定青山》中,老局长在早晨起床穿衣后,与他的老伴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老伴:你还没穿好衣服,这么早起来干嘛去?
局长:上山去种两沟小青苗,昨天晚上不是告诉你了吗?
老伴:这还没天亮呢,你再睡一会呗?
局长:不行,种上我才能睡得着。
老伴:就显着你了。
这个音响得到了一位编辑的建议,他说最好去掉这段现场录音,他说,虽然这段录音是真实的,但整个音响报道是虚假的。一方面是,局长和老伴的对话是在男主人刚刚起床时发生的,记者在这样的情境下闯入人家家门去录音,不符合一般生活规律;其次,客人在清早入门拜访,老局长和老伴应该主动招待客人,而不是旁若无人地与妻子对话,这不符合人之常情,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虚构的,所以,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总而言之,在广播新闻中,音响的真实性是最最重要的。之所以现在音响报道的质量不高,与音响选择的不真实有关,违背了生活规律。作为记者和编辑人员,一定要保持音响的真实性,不要弄虚作假,设置套路,欺骗人们的关注和同情,到头来作茧自缚。其实,大部分听众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判断真假是非。不管是汽车的轰鸣声是上坡还是下坡,推土机是作业还是空载,人欢马叫,什么情况下马会叫,听众一听便明白,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