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努力做好困难学生就业工作

2019-09-10 02:22卢明玥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就业

卢明玥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实现就业,成为小家庭脱贫道路上的加速器,这关系到千万户经济困难家庭的幸福。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这项工作,将成为精准扶贫的一股助力,更是积极响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分析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实现就业,成为小家庭脱贫道路上的加速器,这关系到千万户经济困难家庭的幸福。然而,随着现实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的就业率,特别是初次就业率(每年8月31日前就业率)却不理想。这意味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毕业后的几个月可能处于空窗期,处于一种迷茫无措的状态。这对家境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是不利的。

以我校矿环学院2016年~2019年的就业情况为例,学生初次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0.86%、95.93%、96.99%、88.33%(平均值93.0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7.91%、98.92%、98.33%、98.11%(平均值98.32%)。困难学生的就业率还是高于总体就业率。在就待业学生群体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待就业学生百分比分别为53.33%、26.67%、55.56%、16.22%。可以看出,困难学生就业的时候,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大部分困难学生能很快找到工作,而有部分学生往往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在毕业前后顺利找到工作。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業难形成的原因

1、就业取向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时,大部分还是倾向于公务员、管理类等在多数人看来“体面的”职位。这种就业取向,与职业院校学生本身的定位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大部分公务员、管理类的岗位对学历都有本科及以上的要求,面对专科学生的招聘岗位较少。反观很多技术类的岗位,由于对实践技能能加看重,对学历文凭要求不高。但由于技术类岗位一般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很多岗位还需要长期驻外地,学生的接受度不高。例如,今年有一家国企来我校招聘地隧专业学生,工资福利待遇都高于平均水平,由于急需用人,连学生成绩都不作太高要求,只要肯吃苦耐劳就行。单位原本想招5-7人,但是最后只有2个学生愿意去。原因就是,其招聘的岗位需要经常在船上值班,或者沿江巡查,出差等,不能经常回家,学生一听就不太愿意了。而像这种单位迫切的用人需求与学生相对“懒”的就业情况并不在少数,多数都集中在艰苦行业或艰苦岗位。

2、就业心理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时,对当前的利益更在乎。对于月薪2000元左右的岗位,接受度不高。而在就业区域上,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倾向于在城区就业,有的还特别要求是主城,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去基层乡镇工作。就以“三支一扶”招募这一项来看,在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8年时间以来,虽然学校、学院都大力宣传了相关政策,班主任辅导员也针对性的找个别学生谈话,动员他们积极报名。但仅有极少数的同学来咨询相关事宜,最后也未报名。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讲,原生家庭对学生或许有着极大影响。有些学生可能从小就背负着改变整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担,被家人、甚至同村人寄予了厚望。于是,他们在就业时,对工资待遇和工作性质都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他们会过于关注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收入性,倾向于在高收入、高福利行业就业,既不愿回到农村,更不愿去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和艰苦行业就业,人为的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在无形中加大了就业难度。

3、毕业生综合素质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地域因素,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明显弱于普通大学生。这不仅造成学生在与人沟通中出现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从而影响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他们在机会来临时,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做出适合自身的就业决策;在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表现出过分紧张,谈吐不清,思路不畅,给用人单位留下适应性比较差的印象,也不利于成功就业。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

1、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首先,加强学生自信心教育,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精神上、心理上脱贫。要让他们明白,薪资待遇有高低之分,但工作岗位没有贵贱之别。其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遇到的困难终将激励我们成长成才,帮助我们积累社会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最后,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身,了解社会,将理想与现实有机融合起来,不要好高骛远,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不要将初次就业看得过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施展才华。

2、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外,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甚至形象气质等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重视。单位面试,往往就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家庭因素,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较弱。因此,我们要在校园里搭建更多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引导鼓励他们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干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生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

学以致用,要有所学,才有所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影响,在初进校的时候,对如何规划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是迷茫的,无措的。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以后,有的困难学生会被校外丰富的社会生活所吸引,慢慢失去自己原有的目标和动力,出现成绩下滑、不思进取、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还有的学生,会因为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交不到朋友,变得愈加孤僻,最后丧失求学的欲望,甚至退学。对于遇到这些情况的经济困难学生,若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干预指正,不仅仅是他们的就业,可能毕业都会成问题。因此,从大一就让老师与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规划自己的学业,在三年后的就业路上,老师的专业指导更能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的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结语

总书记说过,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总书记还说过,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为他们搭建好健康的校园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顺畅的就业平台,让每一位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就业,使之成为每一个困难家庭脱贫道路上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郑斌.浅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36).

[2]车丽莉.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

[3]王宇.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5x.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就业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