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如果继续沿用当前模式,会不断削减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相较于中学生,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的塑造阶段,他们对刚刚接触的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但是如果面对的仍是刻板枯燥的语文课堂和乏味无趣的教学方法,他们很可能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兴趣得不到改观,学习能力更不可能得到提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以下,我就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论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具体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课堂感受,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对课本的疑问去分析和讨论,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获得进一步深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点。例如,在讲某一课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就文章中心思想这一点进行讨论,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在讨论结束后找几个代表发表讨论的结果,再由另外的学生自由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如何科学提问,这种提问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提问,同时也应该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以及学生向教师的大胆发问,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某一课时,教师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互动解答,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散了学生思维,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课堂讨论的趣味性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刻板无聊的教学任务,小学生们更倾向于接受新奇有趣的内容。新鲜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投入语文学习过程。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问题,或者带一些和对应课文相关的物品和学生们进行有趣的互动等等,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愿意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与教师和别的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增加理解、培养能力。
(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讨论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影响讨论的最终效果。因此,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握十分重要。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上使学生讨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必须为学生们的讨论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合理把握时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举个例子,一堂课中,在前15分钟让学生了解课文,后10分钟,教师做课文总结,中间的20分钟是学生提出问题和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和学生都真正参与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大,导致身心各个方面还不太成熟,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也有限,面对枯燥乏味的语文任务时提不起太大兴趣,学生可能还会在自我认知里将乏味的语文任务增大难度,本来没有太大困难的语文任务在他们眼里变得越来越难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的困难也会增加,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堂讨论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上的问题会依据讨论的效果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第二,可以集中所有学生的智慧,一起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从小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第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死板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们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则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师生关系得以更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教师更有效率地授课,学生更积极地配合,课堂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更好,教学质量也会提升。
总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想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教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而这个引导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