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时
香港市场上有很多是非正常股票或是债券类别的另类投资产品。比如香港人常喜欢炒作的牛熊证、看空窝轮或是看多窝轮等。这些另类产品往往以账面价格低(最低可能只要1港仙)、波动大(让人感觉有暴富的机会)以及交易方便(就跟一般股票一样交易),吸引了不少涉香港市场不够深的内地朋友。
不少人正是在这些另类投资上栽跟头。
曾经协助一个股票经纪人整理客户账户,发现她有几个内地客户的户口持仓颇为凄惨,所买的股票直接被腰斩甚至跌幅更甚。然而,股票至少还有一些残渣留下,更惨是那些非主流股票的另类投资产品,比如牛熊证和窝轮,价值直接跌至零。
身边的经纪说,别替他们心疼啦,客户只有痛过,下次才知道小心。
但是这种痛,有时真的很残酷。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蛮资深的内地炒友,喜欢做牛熊证,因为得到某个消息,说某公司业绩会不错,因此买了大量该公司的股票牛证。结果当天公司的业绩出来并不如预期,几分钟之内股价出现了巨大的暴跌,而牛证由于有杠杆作用,跌幅数倍于正股,并直接触发了回收价——导致这个炒友所有的牛证资金均付之一炬。
这笔钱有多少?是内地普通中产家庭好几年的收入。
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内地朋友赴港开户炒港股,笔者已亲眼见过不少内地朋友吃过此类亏。有的朋友说,自己在内地的信息源非常可靠,也有的说,自己的消息绝对真实……但最终,都敌不过香港市场的残酷。
类似牛熊证及窝轮这些产品,其本质上是高风险高杠杆的期权类别衍生品。即便是有一定金融学基础的人,了解其背后的投资逻辑亦有难度,更别说对于缺乏期权常识的普通散户。
投资者需要铭记几个重要的结论。首先,这类产品都有到期日,这意味着时间一到,所有的这些另类工具价格就归零。
其次,这些产品的价格并不反映它们的价值。下次看到这些产品标价只有几毛钱,甚至只有几分钱,千万不要觉得它“好便宜”,因为有可能它的价值就是零,你花几分钱去买一个毫无价值的另类投资工具,结果一定仍然是输得很惨。
第三,在香港,这些产品是由投资银行发行的,而不是股票发行人发行的。也就是说,你实际上是和券商发行人在“对赌”,赌的是这个另类衍生品的價格会不会上升。
大家看到的腾讯牛熊证,或是腾讯窝轮,其发行商并不是腾讯这家上市公司,而是像摩根大通,或是里昂证券这样的券商。它们只是针对腾讯这个正股,发行了一些牛熊证或是窝轮,这些衍生品的价格会随着腾讯的股价变动而往同一方向或是相反的方向变动。
最后,有一些朋友可能会问,期权难道不是有理论价值的吗?如果我们用理论价值来对比,不就可以知道这些另类投资工具的现有价格是偏低还是偏高了?
能问到这个层次问题的投资者,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只不过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投资者,最后还是可能会输——因为在香港,这些另类投资品的价格是完全由创设它们的券商来制定的,同时也是由这些券商进行做市的。港交所为了让这些券商能成功提供流动性,允许这些券商把报价区间拉得大一些,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券商报价是远远偏离理论价值的。